|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07 编辑 ' a$ R, @ R& Y6 U' {; {+ e# m1 H
4 n6 \( T) p; i L, R$ F7 F
ЩЩЩ9 n( _6 B6 m6 M$ i
因近年来承蒙邻居照顾,年逾八旬的张老伯将近14万元钱送给邻居小方。之后不久,张老伯被医院诊断为患了老年痴呆症。张老伯的儿子小张得知后,以老人年迈痴呆意识不清为由,起诉小方要求返还钱款。日前,杨浦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经审理后法院认定老人的赠与行为有效,这14万元继续由邻居小方代管并照顾老人之后的生活。, a* l+ H l/ h" R
+ F; X. D: Q0 x9 t: V# t9 @ 帮忙翻墙开门邻居结缘数年
S5 _$ t0 }# `( n y
! }. ^" ^+ t. m$ ~5 G+ ~% e! E. K6 I 2003年末,独自居住在杨浦区中原路某小区的张老伯回家时,发现竟然忘记带钥匙,无奈之下想到与自家一墙之隔的邻居家,准备爬墙翻进自家。
1 x/ S: h: M2 M% c, c6 b5 K& A% m" {1 r; F* c5 L% g& W6 f
邻居小方开门后,发现敲门求助的是隔壁的张老伯。想到张老伯年事已高,若翻墙太危险,小方二话不说便翻墙爬进张家,帮张老伯取出钥匙打开了门。
4 p1 A. Z3 Y) N7 q
1 ?, [, i4 H" N9 ~; \# f 这次意外,为一墙之隔的两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的交谈中小方得知,张老伯膝下只有一个独子,但儿子成家后对老父缺少关心,当时已近八旬的张老伯平日还得独自料理生活,十分困难。
+ A" [$ Y7 _- \6 P! [
$ n! z# P' }% I2 Y; @ 于是,30多岁的小方时常去关心隔壁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拉拉家常。后来小方搬到附近其他小区居住,也一直对张老伯照顾有加,逢年过节还将老人接回自己家中团聚。
8 g8 p( u+ k& p7 H( F5 w! a+ b; R
老人转赠财产儿子告到法院2 j$ ]9 A1 u l4 N' A* N' s( p! @, |
) u. V7 I/ D- o' b: U6 Q! ?, Z 对于小方的好意,张老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每当有居委干部上门慰问,张老伯都会称赞和感谢小方对自己的照顾,甚至写下数份遗嘱,均称要小方为自己养老送终,同时自己去世后将所有财产赠送给小方。 2007年11月,张老伯叫上小方一同前往银行,坚持将近14万元存款转入小方的账户。
z# m, G$ j3 h3 z j% G$ x3 i: G, y+ T& |7 W& k
谁知2008年4月,张老伯被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生活已无法自理。为了让老人获得更专业的照顾,张老伯的儿子小张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将他送去了敬老院。就在这时,小张获悉张老伯将14万元存款转赠小方的事。$ Q: H4 l$ u7 R
0 c* a1 `0 A, l# v 小张认为老人转赠14万元存款之事是一本“糊涂账”,于是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将小方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认定赠与无效,返还这14万元存款。8 l) b8 v7 |* F R3 Z$ N9 f
: _9 i8 b) h% i. x
多份证据显示财产转赠有效8 F i9 }5 l# E A1 H$ Q
% _" e( s- {1 r- m+ `7 f 有专业人士认为,轻度老年痴呆症状并不会导致完全丧失行为能力,因此即使张老伯在2008年4月丧失行为能力,但不能就此认定2007年11月时他已不具备行为能力,不能证明老人赠送钱款时“意识不清”。 z/ K" A5 v" C' C8 L5 M
. b' A" c" @; c$ E: J0 ` 在老人与小方交往的数年中,曾多次用书面形式表达了儿子弃他而去、小方却给予他极大安慰和帮助的想法,并要求小方为其养老送终,今后将财产全部赠送给他,任何人不得干涉。老人最后一次出具《赠与遗嘱》是在2007年10月28日,全文200多字,均为老人自行书写,行文流畅,逻辑通顺,此时距实施赠与行为不足20日。
0 F8 n$ x. d# t5 N
' D. D( E( v+ `7 B" o/ P& {- C) a* P: J1 r 综合种种证据,法院最终判定张老伯的赠与行为有效,不支持其子小张的请求。9 y, v" d' p3 f+ [
) E; O1 M5 r) r Y* \% y5 V
◎记者手记' C6 [ O; u+ Y# Z w4 c
, ~5 g4 ~. m# K3 p; ] 善良值得回报; Z8 ~% X2 ~# H; y
+ v+ N( w$ W- c" U) G0 v □记者 范献丰
1 G- p. T8 x* |$ c' q! c0 X3 L. Q
5 L# q0 C, j0 E6 ]7 X 我们年幼之时,父母给我们讲述最早的童话故事,无论古今中外,每个善良的主角在故事结尾时总能收获幸福。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时,同样也会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听,让他们知道善良的人终将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灌输给孩子纯洁心灵的第一项品质——善良。. q- X: ]6 V y9 B I, {/ W
5 E7 B, ~5 k8 Q, O7 W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容易注重 “利益”而忽略了 “品质”,但我相信这种为我们代代相传的 “品质”,依然有其无与伦比的价值,甚至这种价值在当代社会,会更直接地表现为 “利益”。
, K T0 q* h4 ~6 Y( T L; I/ X5 K# k
耳闻过多起老人将财产转赠给照顾他们的保姆、邻居、居委会、志愿者的故事,如今这样的故事又多了一个。
- R/ O" A& C7 z1 @1 i9 A: D" H" X/ `8 b3 y9 y8 i2 t4 d7 i6 J5 W0 x
在这样的故事里,大多数子女都认为,父母的财产留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但他们或许忘了,子女照顾父母同样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在推卸一项义务的同时,也丧失了一项权益。反倒是小方这样的 “外人”,在照顾张老伯时并未想过有一天要获得张老伯的财产,却最终获得了一项意外的 “回报”。
- J) U K2 ]5 m9 t& A' S& ]8 ^# W+ x6 \; Q% h- q4 G8 h
与其关注老人的财产,不如善尽照顾的义务,无论对年迈的父母,还是对周遭的老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善良除了可能收获 “利益”,还能收获更打动人心的真情。" Z+ l' |9 ?% \* ]
ЩЩ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