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近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采访时称,签署《明斯克协议》给乌克兰为与俄罗斯进行军事对峙做准备赢得了时间。她说:“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是试图为乌克兰争取时间。正如你今天所看到的,乌克兰利用这段时间变得更加强大。2014、2015年的乌克兰和今天的乌克兰已经不一样了。”
默克尔的说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等于公开承认7年前的《明斯克协议》是西方的一个阴谋,让乌克兰赢得宝贵的时间以提升军事实力对抗俄罗斯。这一说法,尤其让克里姆林宫感到被戏弄,曾与默克尔相交甚密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称“绝对没料到”“非常失望”。
2014年乌克兰爆发第二次“橙色革命”,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流亡俄罗斯,俄罗斯对此做出反应,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说俄语的顿巴斯地区爆发乌克兰政府军和当地民间武装之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经德、法、俄等国斡旋,冲突双方于2015年2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即《明斯克协议》。此后大规模武装冲突得到控制,但小规模交火时有发生。
按常理,政治家都清楚有的事只做不说,默克尔这次“竹筒倒豆子”,有些让人意外。不过,这也解释了一个让许多人颇为迷惑的问题:为何看起来势不可挡的俄军,为何没能横扫乌克兰?《明斯克协议》让乌克兰和北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经过7年国防建设、战场锻炼和西方军援,乌克兰在军事实力方面已经增长了不少。
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军初期打的是“闪电战”,兵锋直指基辅,意图是“擒贼先擒王”,推翻泽连斯基政府,实现政权更迭,建立一个亲俄政府。不少人都预估乌克兰兵败如山倒,2008年格鲁吉亚被迫签下城下之盟的戏码将再度上演。
然而,尽管俄军一开始占据主动,控制的领土大幅增加,但初期的“闪电战”很明显未能达到目标,俄方人员损失也远超预期。之后,俄罗斯放弃对基辅的攻击,转而集中兵力在乌东四州发力,事实上转变为持续经年的乌东冲突的升级版。
不少军事专家认为,克里姆林宫高估了俄方军事实力,低估了乌克兰军事实力,更错估了美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方面还是以陈旧的常规战争理念来指导这场大规模战争,而民用卫星、人工智能、网络战、无人机等已经改写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
尽管经过多年准备,但乌克兰危机升级初期,就前线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来说,乌军与俄军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给乌军提供有针对性的武器,并为乌军事人员提供战术培训。
初期战争爆发之时,俄罗斯方面没能全面瘫痪乌方指挥系统和互联网,泽连斯基可以自由地在社交媒体发声,美国援助的“星链”系统保障了战场一线的通讯。众多西方商用卫星成像公司为乌克兰提供了协助,使得俄罗斯很大一部分军事行动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俄方行动成了公开的秘密,自然丧失战场主动权。
乌克兰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得到的无人机,对俄军坦克、军车和部队的降维打击让俄军吃尽苦头。而俄方无人机技术和产量均跟不上战场需求,如果仰仗土耳其和伊朗提供,这对于俄罗斯这个传统军事大国来说,乃是莫大的讽刺。
乌军通过“星链”实现目标情报数据的实时或近实时传递,从而保障了火炮等地面打击力量对俄军目标的精确打击。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乌军可把截获的大量俄军无线电和电话通信等信息迅速转录为文字并自动分析,其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千百倍。
7 m5 V+ z0 T5 u: G
. m- _1 f5 k2 F+ J+ U( f K, U& q- v) Z
4 _. n2 f4 K/ [; t# y5 [
到10月份,乌军在西方武器的支援下转入战略反攻,逐步在收复失地。经过数月的消耗,俄罗斯面临更突出的兵力不足、后勤保障不力问题,这也迫使俄罗斯进行战略收缩,重点守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重点地区。11月9日夜,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下令俄军撤出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州首府,成为俄罗斯作战不利的标志性事件。
眼下,俄乌之间还在进行小规模战斗,你来我往互有进退,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警告称,俄乌冲突可能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一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重大战争。美英双方都在放话,考虑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打击武器。对此,俄罗斯方面扬言考虑“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政策,目的就是要把失衡的天平再掰回来。
从默克尔透露的情况看,西方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让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之中,消耗乃至榨干俄罗斯,尽管这让欧洲自身也非常痛苦。
俄乌冲突何去何从?答案要到来年分解了。
, C: j. }#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