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杜金真是普京的“大脑”吗?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22-8-3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 i5 a) B& ?( F* \% N* F6 e; Z8 z* p/ r
" n2 s# E! K" Z+ }- @2 W; {6 ~

9 H- _  N! }3 ^2 E( E

8月20日晚,莫斯科郊外的一声爆炸巨响,直接导致年轻的俄罗斯女记者杜金娜被炸身亡。这声爆炸,也让更多人在震惊中认识了所谓“普京的大脑”——俄罗斯极右翼学者杜金,也就是杜金娜的父亲。

很快就有报道指出,这场暗杀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杜金。不过,杜金在上车前一分钟,临时改变了主意,和夫人坐上了另一辆车,紧随在女儿的车后面。结果,他逃过一劫,却亲眼目睹女儿被害。

探寻真相之一:暗杀杜金娜的黑手到底是谁?

爆炸发生仅仅两天后,俄联邦安全局就宣布,杀害杜金娜的凶手,是一名乌克兰女公民沃夫克,称她在一个月前携女儿入境俄罗斯,在暗杀行动成功后逃往了爱沙尼亚。俄方宣布,幕后黑手就是“乌克兰情报部门”。

紧接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为杜金娜追授了英勇勋章,杜金娜的“特殊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8月29日,俄方又宣布,找到一名杀害杜金娜的共犯乌克兰人齐加年科,她和沃夫克在租用的车库中,共同组装了自制的爆炸装置。而齐加年科在暗杀行动前一天就离开了俄国。

在国际舆论的谴责声中,乌克兰政府坚决否认制造了爆炸事件。

不过,就在杜金娜遇袭后不到三天,在俄目前占领的扎波罗热州,一名与俄方合作的市镇长官又被炸死,死法居然和杜金娜一模一样,也是汽车座位下面安放了炸弹。据不完全统计,自俄军进入乌克兰,已经有不下50位“亲俄”人士遭遇暗杀。赫尔松州亲俄政权的青年政策局局长也在最近被地雷炸死。

俄罗斯内部的反战团体,也有可能是暗杀的幕后黑手。甚至在网上,已经有所谓的俄反战团体公开宣称,是他们“消灭了”支持俄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杜金娜。

一时间,信息陷入混乱中。到底是谁杀害了杜金娜成了一桩悬案。

探寻真相之二:杜金真是普京的“大脑”吗?

战争中的真相,常常是扑朔迷离,甚至,人们以为的某些“真相”都还在不断地“反转”,也包括这桩惨案的主人公之一——杜金。

今年60岁、留着标志性大胡子的杜金,无疑是一个狂热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和俄罗斯文明的守护者。但他真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脑”吗?为什么他却公开表示,自己从未见过普京?为什么案发时杜金身边连最起码的安保措施都没有?而如果杜金并非普京的智囊,那么,“普京的大脑”的说法从何而来,又为何广为人知?

笔者简单梳理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个“大脑”的称呼,最早是在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政治分析家巴尔巴辛和索伯恩,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题为“普京的大脑:普京入侵克里米亚背后的哲学”的文章,将杜金称为普京的“大脑”与“国师”。这些西方学者当时试图要去探究和解释,普京发动军事行动的时候,他在想什么?俄罗斯军事动作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普京的大脑”这一称呼,随后被广泛引用。西方媒体多次称,杜金是普京过去十年外交政策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他描述为“普京计划背后的极右翼理论家”。于是,杜金被美国认为是2014 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幕后重要推手,在第二年对他实施了制裁。

但对于这样一个西方塑造和传播的“杜金”形象,却是一个“假象”,是一些媒体的噱头,更是西方的刻意炒作。

清华大学学者吴大辉认为,杜金在西方的声名大噪,更多是西方的一种“反俄话术陷阱”。克里米亚危机后,美欧国家出于反俄的政治需要,故意用杜金这套激进的“帝国”理论,给普京贴上“扩张主义”的标签。

2017年,美国CBS主持人颇具挑衅性地向杜金发问:“您被认为几乎就是普京的‘大脑’!他真的经常听您说话吗?”杜金当时回答说:“这种误解的核心,是因为普京有时所做的,和我有时所说的有些重叠。”同时,杜金再次表示,他本人“从未见过普京,但西方没人相信”。

实际上,俄罗斯官方也从没有确认过与这位“国师”的关系。甚至普京总统团队的政治顾问、俄罗斯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马尔科夫曾这样评价杜金:“杜金可能是一名优秀的思想家,但优秀距离疯狂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表达的是,即使在俄罗斯人看来,杜金的“俄罗斯帝国”理论也未免疯狂。

现在看来,杜金与俄罗斯官方的联系,就是他曾分别担任过俄罗斯国家杜马前主席根纳季·谢列兹尼奥夫和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的顾问。此外,他还担任过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但他已在2014年被莫斯科国立大学解雇。

这意味着,杜金并没有进入俄罗斯国家决策的“圈层”:杜金从未当过普京的“高参”,当然更不可能是他的“大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俄方对杜金并没有任何安保措施。他顶多是西方以为的“政治符号”。

反过来,恰恰是西方的“热炒”,让杜金反西方和“新欧亚主义” 思想,被俄国内广泛了解,近几年在俄罗斯的影响力还在扩大。

不过,也不能说,杜金和普京之间就完全没有联系。吉林大学学者孙兴杰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分析,尽管没有交集,但普京和杜金或许“神交已久”,他们在思想上还是有不少同频共振的。

杜金的“新欧亚主义”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推行的亲西方改革遭遇失败引发不满,进而催生出的反西方的政治思想,它的核心要义有两点:

1、认为在一个多极体系下,俄罗斯必须发展成欧亚地区的超级大国,才能对抗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帝国,才能确保俄罗斯的地缘安全;

2、认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组成新国家联盟,以此才能恢复俄罗斯“超级大国”的地位。

观察指,与这一理论步调一致的是,普京上台后曾努力地“向西看”,希望融入西方世界,却遭到拒绝和失败。普京转而“向东看”,对抗北约挤压的同时,希望尽快找回“大俄罗斯”的荣光。其成果之一就是在2021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订了联盟国家一体化的文件。这正是杜金曾提出的“规划”之一。

普京还要把乌克兰也纳入进来,但乌克兰不买账,于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而杜金早就预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多极世界向单极霸权的抗争,是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之间的抗争。

于是,在乌克兰这条路径上,杜金的理论与普京施行的政策思路不谋而合。这就难怪所谓“普京的大脑”的传说,广为流传。

另一方面,杜金的“新欧亚主义”本身,就脱胎于俄罗斯民族思想传统中的“斯拉夫主义”。在共同的国家命运、共同的思想基础的背景下,普京和杜金的某些理念就这样被联系了起来。

但孙兴杰也指出,如果这样就以为杜金是普京的“大脑”,就未免太高估杜金,也太低估普京了。

作为政治理论学者,对于决策者的影响,本身就不能被过分高估。更何况杜金的理念,并没有脱离俄罗斯早年陈旧的欧亚地缘政治思维,而且与现代“主权”国家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格格不入,一句话,杜金已经过时了。

孙兴杰认为,普京的决策思路,更不是被身边的任何人“忽悠”的,杜金的理论对他的影响很有限。

从普京在2月24日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前,两次发表的关于俄乌关系的长篇讲话来看,他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渊源,对此早已有清晰的思路:他和他的执政团队的目标并非是“占领乌克兰”,而是要终结美欧向“大俄罗斯”扩张的企图。

探寻真相之三:半年了 俄军还能不能赢?

目前俄乌冲突的真实战况同样是模糊的,俄军还能不能赢?这场战争是否已经超出了俄方原先的计划,失控了?

俄军近期在乌东部和南部的攻势明显放缓,双方在前线进入对峙状态。西方向乌克兰援助“海马斯”火箭炮等高精尖武器的背景下,俄罗斯明显“打不动”了,另外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手不够。当前俄军在乌克兰的战线长达1300公里,而半年前投入的十万俄军,放在这么大的战场上,差不多就是“撒胡椒面”。

与此同时,乌克兰军却潜入克里米亚打“游击战”,俄军可能有9架军机被炸毁,多个军火库被烧,甚至,无人机两次成功袭击俄罗斯海军司令部,连克里米亚大桥也受到威胁。

俄防长绍伊古对此表示,“静默”对峙状态,是俄军故意放缓在乌军事行动,目的是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一切正按计划推进。但孙兴杰教授认为俄乌冲突已经“失控”,他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打比方,认为双方已经进入“战略对峙”状态,打持久战已不可避免。

25日,普京签署命令——“扩军”,将现役军人的目标人数增加13.7万人。这意味着,从明年1月起,俄现役军人总人数将达到115万,俄武装力量总人数将达到204万。

在俄乌冲突已经半年的节点上,俄罗斯扩军发出了怎样的信号?《纽约时报》认为,这是俄罗斯为俄乌冲突长期化做准备的最新迹象,俄方“在不进行总动员的背景下,扩大战斗力”。

另一个不太靠谱的说法是,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卡尔本月初表示,俄方可能已有约8万名士兵伤亡,但他并没有给出具体证据。这又是一个战场上说不清楚的“真相”。

已经打了半年的俄乌战事,各方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显然,美欧的目标不是“保卫乌克兰”,而是“拖垮”俄罗斯。因此,无法让步的俄乌要分出胜负后,才可能谈判。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俄乌冲突可能拖到明年冬天甚至更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喊话说,“最艰难的冬天即将到来。”

探寻真相之四:谁在攻击核电站?

让世界揪心的还有随时可能爆发的“核灾难”。

乌克兰最大的扎波罗热核电厂目前仍不断遭到炮击,数次发生事故。如果扎波罗热核电站发生爆炸,危害可能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10倍。

到底是谁在攻击核电站?现在俄乌双方在互相指责,对方在开炮。同样是真伪莫辨。

不过显然,乌克兰想把扎波罗热核电厂的核泄漏风险变成国际热点,让俄罗斯承受更大的国际压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直言,破坏核电厂等同自杀。

最新消息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29日宣布,派往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专家团已经启程。而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消息,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已抵达基辅,CNN已于当地时间30日上午目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成员出现在基辅下榻酒店。


8 @; b* e1 @$ ]4 {
5 f1 B8 m% g2 G: j9 Z6 Z! y3 Z; R- D& K( U: J( A* |

; k7 r) G9 g  c2 S% C7 {

乌克兰境内最大的扎波罗热核电厂

这天下午,关于俄乌冲突,笔者对孙兴杰教授的采访持续了很久,却仍然有很多迷惑未解。目前,这场战争输赢难料,预判结果也还为时过早。不过,相信人们已经从这场冲突中看清了,战争就是社会的一场重病,即使没有夺命,也必定创伤累累。因此,不能轻言战事、轻启战端。

通过对这场复杂冲突的观察,我也加深了一点感悟:现实中,立场决定是非、“雄辩胜于事实”,屡见不鲜。后真相时代,情绪和感觉,往往代替了真相,而我们却往往不自知。面对纷至沓来的事实和猜测,保持开放的姿态,不封闭、不固守、不僵化,或许才能更接近“真相”。

- I2 t/ o* |+ z

% E" ?/ C' L. o2 S  [
! P% i2 C. E1 R2 n5 n7 E+ E, T. a+ j  b

8 N9 X, K! @) q; s6 H) {+ r+ B9 x7 C: f: w6 P
" |1 J: ?- I' z
[责任编辑:帕孜丽娅 PX161]

/ C( ~  z% D+ Q3 u1 q4 ?2 x% k) k/ Z  G3 ?9 g. d

, m. W) ~% q( i

4 R8 Z7 F5 J3 f* h) i; ~& u4 Y& z/ p, J0 _0 Z#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4-11-23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