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8|回复: 1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干净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8-8-1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 j4 E/ f1 R" Z; `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民族——在互联网时代,这似乎毋庸置疑。
在刚刚过去的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队赛后打扫更衣室的佳话传遍世界。不仅如此,场边的日本球迷还留下了输球后边哭边收拾垃圾的背影。
比起世界杯球场的表现,日本人在自己的祖国更是显得有「洁癖」。
第一次去日本的中国游客,往往会对日本都市景观的洁净惊叹不已:街道纤尘不染,垃圾箱整整齐齐,路面上的车辆干净得闪闪发亮,就连泥头车也干净得能反光。
就连泥头车也能反光
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干净?
很多人给出过各自的回答。环保观念、国民教育、东京奥运会、季风气候、行政管理手段都被一再提及,甚至有人认为「洁癖」是日本人的民族性。
不过不管怎么分析,有一点必须澄清:日本的干净绝非自古以来,日本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爱干净」的。
而这一切的起点,其实都要从1970 年代在日本闹得举国沸腾的「垃圾战争」说起。
「丑陋的日本人」
1985 年,台湾作家柏杨出版了他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他在书中激烈抨击中国人的「脏、乱、吵」等「劣根性」,余波至今不息。
但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鲜有人知的是,柏杨这本书的立意,其实是来源于当时日本人的自我批评。
早在1970 年,日本教育学家高桥敷教授就撰写了《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历数日本人「乱丢垃圾、随地小便、从不排队和『在动物园乱喂长颈鹿』」等不文明行为。这种边骂边反省的文风,由此才在东亚扩散开去。
高桥敷著《丑陋的日本人》
这本书所描述的内容,绝对会让当代中国人倍感亲切。毕竟,当年「丑陋」的日本和今天不文明的中国,有着极为类似的社会背景。
1955 年起,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虽然历史进程赋予了日本绝佳的发展机遇,但多数日本人的行为习惯仍然停留在过去。
当时的日本,也是垃圾随处乱扔,污物随便投弃。经济体量和垃圾体量同步爆炸,把日本城市变成了无数「肮脏都市」,都市景观与今天完全是两个画风:
1951 年的银座。街头随意弃置的烟头之多,以至于路边有人专门捡行人丢弃的烟头
1962 年的市民会馆(剧场),观众离去后留下遍地垃圾
同年,国铁(JR 前身)东京站附近花坛里的垃圾琳琅满目。此时距东京奥运会只有两年时间
1967 年,流过大阪市住宅区的千间川成为「垃圾堆」。此河四年后被大阪市政府填埋
除了乱扔垃圾,粗放发展还带来了环境公害。
因为工厂的乱排乱放,大气污染一直从日本西海岸的工业城市蔓延至本州太平洋区域,首都东京「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中能闻到硫化物刺鼻的味道。
1960 年,三重县四日市发生了「四日哮喘事件」。但多数人仍未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小学校歌里还将冒烟的工厂称作「日本的希望之光」。
1968 年,「日本的希望之光」导致东京湾上空浓雾环绕,环境堪比今日北京
城市环境的「脏乱差」和大规模公害事件的频发,最终激起了一小撮日本人的羞耻心。
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被很多人视为日本干净起来的起点。当时的主政者认为,奥运会是战后复兴的日本首次向外国展示自己的窗口。除了兴建一系列公共设施,东京都还展开了大规模的「首都美化运动」,提倡「垃圾入篓」「统一收集」。
整治运动的很大一项成果是推广了新型垃圾箱。垃圾被放在路边的有盖垃圾箱里,垃圾车会定期前来收集
频发的公害问题更加刺痛日本人的神经。1970 年的第64 回临时国会被称为「公害国会」,集中提出了14 项和环境公害有关的法案。
「公害国会」现场
然而,改变大众的观念并没有这么简单。
不管是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新通过的法规,还是面对外国友人的羞耻心,都无法让多数普通人把保护公共卫生环境当成自己家的事。
这种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要得益于一场持续八年、声势浩大的「垃圾战争」。
东京「垃圾内战」
1970 年代,东京是日本垃圾问题最严峻的城市之一。
这座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正经历着「垃圾围城」: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开始大量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消费;而人口的大规模涌入更扩大了消费的量级,纸、塑料、玻璃瓶、食品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塞满了整个东京。
星期日的银座人山人海,大家都来「买买买」
据统计,1971 年东京23 区的日均垃圾生产量约14 万吨,比起七年前增长了76.78%。而且,增加的多数是不可燃垃圾,城市垃圾中只有大约三成可以通过焚烧处理。
东京23 区垃圾量的变化,从1955 年(昭和30 年)开始激增
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不足以消化这么多废弃物。当时的主管部门东京都清扫局大手一挥,决定大张旗鼓的开始新的垃圾处理计划。
1956 年,都政府通过了《清扫工场建设十年计划》,打算在各个区里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场。可燃垃圾直接在处理场中焚烧,而那些不能焚烧的,就被统一运到南部填海处理。
然而,这个雄心满满的计划在开建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1966 年,都政府选定杉并区的高井户地区修建垃圾处理站,然而当地居民并不乐意。他们公开质疑,政府从未公布过选址理由,也没有和当地居民商量过。凭什么就这么把垃圾处理站建在我家门口?
居民的激烈抗议,迫使政府中止了处理场建设计划。
杉并区居民走上街头,反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场建设计划
不过,正当杉并区居民额手称庆之时,东京另一侧的江东区却彻底心理失衡,按捺不住暴走的决心。
这得从江东区在垃圾处理问题中的特殊地位说起。
江东区南部面朝东京湾,几个世纪前就是旧城江户的垃圾填埋地,一直被当作东京「最后的垃圾桶」。1957 年,东京都在江东区的梦之岛修建了第14号填埋场,那时都政府向江东区承诺,会尽最大努力防止垃圾带来的危害。
东京都23 区最新的垃圾处理场分布图,可以看到杉并区和江东区的位置
然而,这句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
江东区埋下了东京都的七成废弃物,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每天有5000 台以上的垃圾车驶入区内,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乱流、恶臭扑鼻,居民怨声载道。

7 ~# d' b, V, _3 ]/ B, X
9 _- ~# ?2 \1 J7 s$ q' p3 W) d: {5 \+ [5 \/ G: E" T$ d: {$ _

, b: G2 U' [7 z1 T# S% ^6 w& _6 m% [/ P4 b3 C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y 于 2018-8-15 20:22 编辑 2 d9 z$ }3 ?  M
& }* s7 U) h4 r
▍1957 年,梦之岛第14 号填埋场的开始
* Q( x: ~8 g% Q2 `( M$ l/ Q: @$ G5 Z2 f4 D
江东区不是没有抗议过。面对不满,东京都政府再次郑重许诺:会在1970 年结束梦之岛的垃圾填埋工作。
8 A: U/ m1 \) `$ }. Y& p
+ y2 G) l  Y/ G/ k" B2 o然而话音未落,昭和40 年的夏天,江东区爆发了可怕的蝇灾。埋藏大量垃圾的梦之岛,因为「营养」丰富又没有天敌,成了苍蝇繁衍生息的沃土。这个夏天,密密麻麻的苍蝇乘着南风飞过大海,飞到了南边的住宅区。
, {4 W8 [$ i& j) q) d5 o) @2 H5 j5 {$ d6 @, U# i6 \  G$ G
苍蝇多到什么程度呢?有居民回忆,挂一件洗干净的衣服出去,不到两个小时上面就会歇满黑压压的苍蝇;苍蝇还会黏在食品包装袋上。4 s1 ^9 v3 ?* B8 g' l

0 a/ n% n0 h0 H" I% k- G; Z居民进餐前,必须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关闭房门,用杀虫剂杀掉房间内的苍蝇,给做好的饭菜第一时间罩上网罩,迅速进食,力争抢在苍蝇大量钻入房间前结束用餐。吃饭时还得边吃边扇扇子,来驱赶漏网之鱼。
- Y2 ^+ T; O& F/ {& J, B1 _# }# Z' \9 I5 {* m" q1 i8 f
密密麻麻的苍蝇让江东区居民苦不堪言,也激起了对疫病的恐慌。
/ R  Q- e# R. s7 V3 f: A* W
3 b2 F, Q' [- k0 n; E5 X# ~7 \& n- H" P0 t/ U
+ o" I& |; U; X& q, P
▍1965 年夏天,江东区南砂汀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后纷纷掏出苍蝇拍打苍蝇
% F' O+ n! X% d. Q% G
3 D' p. W2 A% U5 r& a最终,东京都政府用一把大火实现了和平:7 月16 日,他们派出消防厅、警视厅、海上安保部、陆自火焰放射器班等部门总共300 余人,焚烧了蝇灾的发源地——梦之岛的生垃圾山。
) [# O/ ?5 g" H3 d) O  m% t7 r2 i7 J% W0 e. o1 U
这被调侃为日本的「焦土作战」。
! x+ v& D& O, B  C1 W' o
, Q, o' _2 s( D2 U4 U6 c  {苍蝇噩梦结束后,江东区居民依然生活在垃圾的困扰中。当时的江东男子,最怕听见外地妻子的抱怨:「我怎么跟着你嫁来这个鬼地方!」1 x( s+ b2 G. |9 j  q* v

: A1 ]: b, B1 `" X' n7 i1 {7 H9 _可想而知,他们看到杉并人因为阻止了垃圾处理厂的建造而洋洋得意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再加上,他们发现政府承诺的「1970 年停止垃圾填埋」根本不可能实现,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
! p4 P7 X9 J2 q" G3 B: |/ ]$ l2 z* i, X7 ]7 j  D( A
1971 年,经区议会决议,江东父老开始了第一次雄起。他们把所有垃圾车拦在本区入口,询问「是否同意在贵区建设垃圾处理场」。如果垃圾车所属地区的区议会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就禁止该区的垃圾车驶入。" x9 s; k* t  n. \) i+ P9 s* Q; H
9 L& Z% @$ c6 E! ]$ F/ s. l5 T, Q' G
1 [" E, Q% m$ {! D# L# z
/ W/ ?" K' G  y: g
▍被拦下的垃圾车排起了长队
3 H; t* G$ O* g" S2 q1 S4 X* Q1 A1 q( n
一场关于垃圾的自卫反击战,就此开幕。( `% j3 D( v5 L& f
1 j. N$ j+ }% @0 P, d% K
江东vs. 杉并
" V# ?5 R9 v' L1 q! Q. M  s
* B0 b) {' O  ^江东拦车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时年67 岁的东京都知事(即东京地方行政长官)美浓部亮吉便登上电视台,严正宣布这是一场「无论如何也不能输的战争」,表明东京都政府的决心。
1 s7 c. V% Y4 I' n$ d4 u8 Y
# o, A+ D9 f0 l( q7 |5 n. G, t4 d9 ]

6 H+ n' f+ y5 b( t2 r▍美浓部知事在议会上的发言。他是日本民主宪法先驱美浓部达吉之子7 N1 G- p: H# K3 y: w
3 e$ h% M, O) G9 [& Z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对垃圾」的战争变成了区与都、区与区之间的「内战」,比想象中更加难打。/ }1 h/ m) E% R+ {$ h. h7 y

/ ?% \9 E9 ^5 i- k关于怎么处理杉并人的抗议,东京都政府其实早有想法。
6 [7 D( z# i! L  [( `# ~$ k
% p/ r2 [1 o. }3 a7 X1968 年,东京都就决定依据《土地收用法》强行征收高井户地区的土地来建立垃圾处理场,这一方案还在审议流程中。江东拦车事件后,都政府顺势在杉并区组织了「都区恳谈会」,希望与杉并区达成和解。# {1 D1 ], |/ {4 _* w# Y5 m
% @4 p: }$ B( O5 w
政府征用土地,在日本是相当激进的做法。土地私有化是支持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基础,政府如果利用公权力来征收原本私有的土地,很容易引起政治恐慌。
& M* o3 P+ [2 J; g; w8 r  W. I' H  P* F$ v9 z7 d
加上当时,和征地相关的「成田机场反对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各界对「征地」话题都相当敏感。2 I' R, D$ x& ?4 t$ u  w
5 q/ ]8 u# a# |9 G- ]. }# H. F

, N+ W3 D7 V" ?  z" e
. Y' M6 n4 Z: W8 R▍因为成田机场的征地事件,警民打成一团
7 K2 y( j) I) s; ~  C0 `; g% J
. T4 X$ n' R+ \( @8 L2 F4 G不过,杉并反对派们并不惧怕东京都的强硬手段。他们给「都区恳谈会」各种挑刺,宣布会谈结果无效,且宣传东京都故意抹黑杉并人,以激起愤慨,团结己方势力。
/ v# z9 i! p1 ]* Z$ w( x8 `- P( H) b! `) f
1972 年底,东京都为了应对季节性垃圾而在杉并区设立了一个临时垃圾收集所,杉并人立刻奋起反抗,甚至直接袭击政府人员。# @9 S" }1 r0 ?& x& K! E. t
, K+ z" M# d) S+ C) G
杉并人的刚硬态度,刺痛了江东人本已敏感的神经。
( b0 g  A( k: R1 @2 }. P" Q# t4 i- ?7 R
在他们看来,不想建垃圾处理场,就是要把垃圾都扔到江东区。我们忍了那么多年,凭什么还要为你们处理垃圾?* E& \1 ~* @7 a' f1 U+ V
8 f; f: @: B4 r& j  i
六天后,江东区区议长亲自带领议会展开反击。与上次不同,这次的「阻击」针对杉并区:他们在各个主要路口都设立了检查站,盘查每一辆垃圾车的证件,来自杉并区的垃圾车全部被阻止进入。
$ P$ O/ A' |- V' D- y$ I/ Z2 d" j8 v0 o, n: d" `- |

5 y  D: |3 \7 G2 M6 y% G8 _1 N& o, Y+ M7 |' ^
▍「杉并垃圾滚回去!」/ t2 H# p9 E) s) l1 u* I% `
4 a% e" \7 H6 D
杉并区立即遭了灾,由于没法填埋、临时收集站也刚刚在反对声浪下撤掉了,多余的垃圾只能大量滞积在区里。
8 r* s' U% C9 G; |& [' T2 o% I3 N+ F( V( L2 c& X; }  N
江东人则因此开了窍。1973 年5 月,杉并区又发生了一起针对垃圾处理场的反对活动,江东区第二天就宣布,再次对杉并垃圾展开「阻击」。
% d/ a. }" Z- s  B5 n: t& {; j/ Z% p" R
这次,就连环卫工人都不愿意再帮助任性的杉并人。东京都环卫工会宣布,工人们拒绝收集杉并区的垃圾。1 d) ]6 I, m" u' y

0 Z$ F/ {- q% I4 ~: n无法可想的杉并区居民,只能把垃圾扔在大马路上。五月日渐炎热的天气,使垃圾堆很快开始散发恶臭。为了防止疫病蔓延,区政府只能出动消毒车,给路上的垃圾喷洒消毒液。杉并区的惨状,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了全日本。
3 j$ U, l5 s$ ?) p+ p3 P" X* N9 f6 j4 r$ s$ G  M9 N

1 Z' m( r( v7 n3 y* `/ j8 \! g% n
▍被垃圾包围的杉并区,和给垃圾消毒的杉并区工作人员
4 h8 [9 R  h7 H! [% M: k+ ]$ Q
0 I( `  t, L& F0 r此时,距离第一次反对运动已经过去了七年。这场漫长的拉锯战,让东京都政府和杉并区居民们都疲惫不堪。
- n. d! a, ?2 @& k5 X- y; J" d' v# G- A3 K2 h; H* F# w$ S6 t
1974 年,都政府和杉并反对派终于全面和解,区民同意在杉并区建设垃圾处理场,但规划和施工都必须尊重居民团体的意见。% A: K' Z" E$ C9 X9 T

, j1 J+ N. c4 Z2 @% _这场沸沸扬扬,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全国的「东京垃圾战争」终于落幕。7 f, }' f! |/ S0 E) i5 c( v
" F& `) D7 O3 ]

( N* X$ m' P) a1 ]" I) M! Y: w" x: l1 \! A0 E8 A, C) {0 q4 W
▍1982 年,杉并清扫工场开始试运营
8 u- d7 U: {2 D# k( B! M. @- ^) a; _7 Q3 C9 u  F& M
垃圾战争的遗产
7 m! G. C3 d/ g" ?3 H
/ s( g6 L8 C. b( T* z1 c0 s% L东京垃圾战争造了一个新词:「杉並エゴ(ego,意为自我)」,用来批评杉并区这种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做法。
$ t' |" h/ j+ w! S6 E& F: K  k. D5 [* P# P* s. f. H. C% Z
不过,即使反抗最终失败,杉并区居民依然成功保卫了自己的家乡。他们成立了专门组织来监督垃圾处理场建设,不仅根据住民的意见修改了设计方案,还修建了一条专门用于垃圾运送的道路,把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2 d: e, k" I, h; {) K( [3 M# S; S9 t; [

. v+ q, f' C$ T" e/ w9 g0 S* _( `( q在垃圾处理场建好后,这个组织留存下来,代表本地住民对其他公共事务发声。9 n! u7 c0 c7 a& Q

1 o! B# z' J5 E9 w3 ~& G" M1 c& a; D
" i4 p5 k$ N! s
▍杉并清扫工场内景8 B8 `( b8 g& ?) Y
, X$ ^9 Y9 T7 |/ i( F/ Q
江东区居民则获得了真正的「梦之岛」。杉并清扫工场开始建设的同一年,梦之岛公园开园。现在的梦之岛绿树成荫,拥有东京都内数一数二的绿地面积,成为东京的「海上绿岛」和著名旅游景观,不复当年「恶魔岛」的景象。
4 N; Q# F9 e4 E
1 J$ X5 t: H; a& R1 G0 n- A  L3 b( Z% p& t: U

) q" U  E8 q: o# a% @0 T▍现在的梦之岛公园绿树成荫$ h( X3 X# H$ j, W5 r; q. m- x9 J4 z. d

1 c  _! }3 {3 f: P9 r" @这场垃圾战争,也给东京都政府、各区居民和全国围观群众上了一课:在城市环境问题上,大政府事无巨细的顶层设计不一定有效,相反常常费力不讨好,社会基层的认可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9 D& k& i  }* v0 I1 E7 F
% c; g$ `: w# }! m9 M2000 年「都区制度改革」之际,东京都把主要的垃圾处理工作推给了地方各区,无法回收和处理的垃圾残骸,最后再交由都政府组织填埋。
. n  W+ R  V* i6 E: u' c, o
; \4 b1 E1 _- U/ b; K1 _如果处理不了本区的垃圾,可以通过付费交易交给其他区处理:按照2008 年的规定,每年接受约270 万吨垃圾的江东区,一年大概能收到2 亿日元以上的处理费,区与区之间的矛盾由此化解。
' X8 U+ H2 M& J, I" V8 y, _/ O3 N& T6 r  e1 I$ s
为了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区政府在区民身上打起了主意。各区都开始鼓励区民「减少垃圾消耗」和「垃圾回收再利用」。毕竟,本区处理不掉的垃圾,送出去是要花钱的。- N. c' ^5 U. c( D3 X% N5 V) F9 L
5 k5 X- s& d1 A! ]

/ K; r+ r, y1 j5 Y6 i7 z
7 n- H; k! j* c+ u▍3R理念「减少使用(Reduce)、物尽其用(Reuse)和循环再造(Recycle)」深入人心, m  q5 G: C2 E$ L- W
! o3 ?) @- [/ n- }. ?* q8 D
日本严苛到接近变态的垃圾分类制度就是产物之一。
! e. P3 M6 E" P0 F! C2 M/ \% M) T( L7 i6 I8 l9 O
为了方便回收,日本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有些地方甚至要区分20 多种不同类型的垃圾。: m6 y0 _( s2 s5 ?7 X2 t
  b% Z% ?1 r5 Y0 U3 @2 }7 u  k
数十年来,日本居民严格的执行着这些细致到难懂的分类准则,还热情主动教身边的外国人学会垃圾分类。5 s* |' d$ w. ?9 @8 E& Y# C- N  D. O

5 V! p- f  Z7 j: n! V/ q& d' q+ g( z0 P/ u! t, v: X8 y7 W

6 X5 \, |" C, J  `; Z; Q▍普通居民楼内垃圾回收一景,可燃垃圾、玻璃瓶、易拉罐和纸箱被分明别类的摆放,纸箱都被拆开摆放的整整齐齐
+ \  }3 x& l: X/ y. m( m$ T7 ?; a' v0 H8 I1 D
日本居民真的愿意这样劳心劳财的参与环保吗?" `" K. G( o; L  B4 P" n# r

  {( M, D0 q/ W& S0 z1 d% J$ j为了强化管理,有些地方规定了巨额罚款,「不法投弃」可能被处以2000 到10000 日元的罚金;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主要靠邻里相互监督和居民自觉。5 i% E  J! i8 \5 d
! R& X; O+ a9 H3 R' {

+ h1 z( ^8 Y- k: R
! q4 Q5 u) V1 d- ^▍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中,坏邻居陷害男主角妈妈的办法就是弄乱她分类好了的垃圾
* G: X4 o1 a3 A% ~# y& A0 y
+ _% Z( n& Q. r7 i6 M( U! {# A不同于中国特色的「朝阳群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此类邻里监督有着非常正当的理由:处理垃圾和维护居住环境都是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如果有人不注意环境,不仅损害自己的生活品质,还要花更多钱找别人来收拾。
! {+ O* r/ M4 G6 U; Y9 I3 B. k
! V% n' z% Y7 |/ X$ b中国游客经常会疑惑「为什么日本街边很少垃圾桶,路上还是没垃圾」,这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都会选择把垃圾带回家,好好分类再丢弃。
1 d' \. @2 M# d, G  Q) W2 y6 b# [. E
而为什么不在路边设更多垃圾桶呢?「因为我们没付钱啊!」
" L3 T0 F% L8 f1 }4 M2 `6 J8 y. n( b2 ]2 m
' K' V+ W& B9 D

2 ^/ D1 L* ~7 _3 s# b* P9 g一个日本路人女性的回答
; y* c! q; c7 ?: j, |" ]
( M7 }+ {) v; r! \$ z如果运用日本人这套「清洁都市」的逻辑,那么「中国为什么不那么干净」也是一个很好解释的问题。
( L* i; [# V  y" ~) ~" L* v: L; `
! V0 W! j+ @3 x! {% L* U这和人的素质高低并无直接联系,毕竟,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城市一年在维护公共环境上花了多少钱,这笔钱又由每个人承担了多少,这笔开支与每个人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1 U" M0 I) o7 m6 _
% W1 E3 O$ ~: Z5 g0 C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网国际智库立场), g  X% K" X. @2 m' 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2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