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A* S4 |9 L n' r2 g: j6 f- ?
$ o& Z5 G$ g9 v7 ]
1 S2 v, r9 \/ l; Q最近,中国一所大学的新课程引发了外媒的关注。$ J/ b6 ?' `3 m# b
* c% h- M6 b" Z+ U) ~% c
除了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慢跑等训练外,户外作业还包括爬台阶、公园漫步等……南京农业大学开设这样的运动减脂课来代替一般的体育课。此外,该大学还要求报名学生详细记录饮食和摄入的卡路里,拍照上传可得到营养师建议。
9 v: r! }' X9 t6 O- J, e! I6 Q但是,这种“福利”并不是谁都能享受哒,这门课的“门槛”是报名学生的体重指数(BMI值)必须超过28或体脂率超过30%。( M+ w4 @& s- n4 Y1 ]
有幸选修上这门课程的大二男生吴秀扬晒出自己减肥后的照片。经过一年的运动减肥和合理饮食,他体重剪掉了51斤,成了学校的“减肥明星”。看到这里,微博网友纷纷“呐喊”:为人性化课程打call!让我回去上学!
4 A x' ^8 R* v: Y! g- U: i6 i▲吴秀扬减肥前后对比照 英国《泰晤士报》称这门课是高校针对中国年轻人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采取的最新举措。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全球儿童和青少年(5岁至19岁)肥胖人数已达1.24亿,自1975年以来增加了10倍。' @/ ^) [/ \8 a3 r F
其实,很多国家都在如何缓解年轻人的“肥胖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5 i# e5 T, e [- ]7 J" G
2016年开始,英国几百所小学要求学生们每天跑1英里(约合1.6公里)。而美国研究人员为了降低儿童肥胖率,甚至想出“使用更高的课桌强迫学生们站着上课”的无奈之举。9 r* n7 M( i: a7 J& F0 h0 @
▲参加“跑步一英里”的英国小学生 而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早在2010年就以白宫菜园为“基点”,在全美发起“让我们动起来”(Let's Move)倡议以“消灭”儿童肥胖,鼓励孩子们吃素、多喝水、运动起来。
# l3 x! W0 b6 A▲资料图片:2016年6月米歇尔带领学生采摘白宫菜园里的蔬菜。 米歇尔也是2011年美国农业部推出的“我的餐盘”(My Plate)健康饮食运动的支持者,这项运动向大众“安利”了一波蔬食营养四大金刚——豆类、全谷、蔬菜和水果。米歇尔为了改变美国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几乎使出了“洪荒之力”,然而收效不太明显。
' n3 W1 B* w- h" {2017年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的报告显示,2岁至19岁的美国年轻一代有18.5%面临肥胖问题,这个数字在15年中增加了33%。/ d- f$ w$ m# N: H
然而,研究机构在中国也发现了这种趋势。2017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4年,7岁以上学龄儿童的超重率为12.2%,而1985年仅为2.1%。这一人群的肥胖率也在30年间从0.5%激增至7.3%。报告预测,若不加干预,到2030年,中国7岁至18岁青少年群体中的28%——即大约5000万——将越过超重或肥胖的“红线”。
% f$ V/ p0 U- r; ~1 B* g* j与英美等国类似,中国青少年肥胖问题近年高速增长的原因也显而易见。0 |( u6 A0 X( X1 s$ z9 M& w6 u
法新社援引《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中国人的饮食已向着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快餐转变,而青少年尤其喜欢含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9 z) [% c7 W( T4 j. q+ y( c
同时,比起到户外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不少年轻人更爱窝在家里看动漫、玩电脑游戏,缺乏锻炼。监测发现,近13%的男孩和4.3%的女孩每天花在玩电脑游戏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
; q* O5 G) c: c& n$ p }问题既然已经出现,那就想办法解决吧!6 @3 {2 I8 ?0 u! G* A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就曾经刊文,点赞了中国在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中国校园里推出的各种举措。
8 l, P# S' @' Z: M4 s( q0 i; |如今,南开大学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体能测验才能“升级”到下一学年,同时健身记录还要求作为总成绩的考量指标。" N1 z8 L" ^1 T' u7 B0 U& t
清华大学也恢复了过去学生游不到50米就不得毕业的规定。
/ \) b) I6 {8 X# S5 }# |$ Y9 X更多学校则是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结交朋友。; s3 S2 ]8 t0 v3 l
对吃货们来说,最大的福利在于有大学竟请来营养师跟食堂大厨们合作,研究出又好吃又健康的食谱。" d% j9 Q0 |! }) b) Z
▲学生上传午餐“认证照”。 & b8 o4 w( {' r4 C4 Y; v"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