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39 编辑
' ^9 B5 V; X+ U1 Q' t
0 s/ A. G" R8 ^ggg2 W ~) a6 f' x0 y
```
, x$ @) o. Z4 \5 j! r4 o/ I: tmmm6 O8 T5 |# |; D" ~' q% H
;;;. c2 J3 A) N4 t6 I. `6 A$ g3 O
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 d/ f. ]( W+ M& X0 k8 d( M3 l7 K;;;
( D6 ~( r+ k1 f0 G) v4 Jmmm
2 J" b) ^ N# _7 U! P```
; K! m3 q5 U8 {g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