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当前,俄乌战争的焦点都在开战以来俄罗斯攻占的唯一一座州府城市——赫尔松的身上。俄军新任总指挥苏罗维金大将曾一度释放过让人以为俄军要撤离赫尔松的信号,但是自10月25日普京表态之后,俄军已不会再撤军,“赫尔松大决战”在当前局势下一触即发。
2. 8月份以来,乌军持续发起进攻,在保障了北部伊久姆反攻战役展开的同时,也在赫尔松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而俄军主要保持防守态势。在多个战略要地,双方都投入了一定的战备力量;至于关键的尼古拉耶夫-赫尔松方向,双方都摆出了重兵,预计突破将会非常困难。
3. 乌克兰在赫尔松方向调动了6万人以上的兵力,俄军也在持续增兵赫尔松,当下已有4万人的规模。虽然阻挡了乌军的几次进攻,但俄军骨干部队武器兵力消耗严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补给。赫尔松俄军背靠第聂伯河,而该地关键桥梁在乌军利用“海马斯”精准打击后,已无法通行重型车辆,由此,补给的渠道已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达到俄守军的需求。但在克里姆林宫的严令之下,俄军不会撤退。
4. 为做与乌军决战的准备,俄军在主动收缩防线:10月,俄军放弃赫尔松以西的切尔诺拜夫卡机场,并撤走城市中亲俄民众,将补给通道全部用于军事需求。同时,俄军也在拆卸撤离赫尔松城内与俄罗斯相关的,包括文物和纪念碑在内的设施。而城中无法撤离的乌克兰人民则只能坐等大战来临,前途未卜。
5. 战场要素之外,乌克兰11月将进入的秋雨季将成为一个不可预知的因素。和春季时的土地化冻不同,秋雨季会在土地泥泞的情况下叠加延绵不断的雨水天气,对作战行动造成很大影响。中国人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为了苏联建设,曾经在泥泞的雨季中建设铁路,而100年后的乌克兰大地,也有可能在这个泥泞的雨季中,积蓄一场冬季风暴,在大雨化雪,地面坚实的时刻,迎来一场大决战。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当前,俄乌战争的焦点都聚焦于俄军在第聂伯河以西夺取的唯一桥头堡大城市,也是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攻占的唯一一座州府城市——赫尔松的身上。
赫尔松距第聂伯河入海口约30公里,城市以下均为河口三角洲,战前人口28万人。
此前,俄军新任总指挥苏罗维金大将10月18日接受俄媒采访时,把赫尔松地区战局形容为“紧张”,称俄军可能会被迫做出“艰难决定”,这在当时被外界解读为俄军可能会遵从军事科学,从赫尔松撤军。
但到了10月25日,普京要求“以更快的速度解决特别军事行动相关问题”,由此看来,俄罗斯是坚决不肯撤退了,最近还新增了增援部队。
鉴于当前局势,很多人都对即将到来的“赫尔松大决战”发表了意见,但不得不说,其实这些观点中的错漏之处挺多的。
赫尔松战局,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为了梳理清楚其中逻辑脉络,这篇文章才一直拖到现在。
十月以来俄乌战争的战况一览
8月27日,乌军南方战役军团集中10个旅在赫尔松方向发动了反攻,一度实现了战役突破,在因古列茨河以东建立了一个桥头堡。
但在9月2日后,因俄军投入预备队和增援兵力,乌军进攻陷入停滞。
但乌军并未气馁,继续在南线投入预备队,特别是在中路因古列茨河桥头堡方向,多次重建浮桥,并且开辟第二登陆场。
经过9月5-7日的激战后,乌军巩固了这个10公里见方的桥头堡。
乌军在赫尔松方向顶住俄军优势兵器、火力、空中优势,牵制了大量敌人, 有力保障了北线伊久姆反攻战役的展开。
而当10月1日北线乌军收复利曼之后,10月2日-5日,赫尔松方向北线乌军也实施了一轮攻势, 打出了相当大的战果。
东路乌军(沿河)从新沃龙佐夫卡(Novo Vorontsovka)开始,沿着T0403公路依次收复了奧索科里夫卡(Osokorivka)、佐洛塔-巴尔卡(Zolotaya Balka)。
然后快速推进到杜德恰尼(Dudchany)。目前正在进攻米洛韦(Mylove,注意,不是英文“我的爱”)。俄军被迫建立防线,尽可能阻止乌军推进,
这个方向主攻的乌军是第57摩托化旅(基洛沃格勒)、第60机械化旅(预备役,赫尔松) ,以及从北顿河方向调回来的主力第128山地步兵旅(喀尔巴阡)。克里沃伊罗格的国土防卫旅殿后,负责接管村镇。
这一带盛产西瓜,收复村镇的乌军和民众愉快地大吃特吃保存下来的晚瓜庆祝。
而西路乌军则沿着T2207公路分别收复了河沿岸的维索科皮利亚(Vysokopillia)、阿尔汉赫尔斯克(Arkhanhelske)、大亚历山德里夫卡(Velyka Oleksandrivka)。然后推进到达维季夫-布里德(Davydiv Brid)。
这个方向主攻的乌军都是预备役部队:第5坦克旅(赫尔松)、第73海军陆战旅(原陆军预备役机械化旅,开战动员后划归海军)。
而在维索科皮利亚,防守的俄军近卫空降98师近卫空降331团(驻地科斯特罗马)再遭重创。早在3月15日,该团在基辅西北方向已经遭到过一次重创。团长、副团长与后续的代理团长均在战事中阵亡,被迫退出战场。
后经补充重组,该团于5月中旬再度被派往伊久姆地区参加作战。此番再受重创,第二任团长也阵亡。
在空降近98师元气大伤之后,空降兵“第一师”近76师成了这个方向俄军的防御主力。毕竟是轻步兵孤立难支,俄军又调来了远东的空突83旅和近坦5旅,提供坦克支援。
自10日之后,两路乌军多次继续进攻,4个旅齐头并进,目标是冲到米洛韦,甚至是更远的别里斯拉夫(Beryslv,也译伯斯莱夫)。
但由于这一片地区是乌克兰最开阔的大平原、大草原、大农田,缺少屏障甚至村庄。在广阔无遮的原野上,无论是坦克装甲车还是轻步兵想要穿越突击都不容易,很容易被无人机定位、炮击点名。因此,目前第聂伯河边的要点米洛韦还在俄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卡霍夫卡与赫尔松之间有着蜿蜒曲折的因古列茨河(Inhulets),为第聂伯河下游最大支流。
它发源于乌克兰中部、第聂伯河西岸的高地,在距赫尔松约40公里的萨多夫附近汇入第聂伯河, 一定程度上把战区分为两个部分。
在达维季夫布里德以西,是乌军最先打出渡河突破口的洛佐韦方向。这里进攻的乌军是第46空中突击旅(波尔塔瓦)、第61猎兵旅(日托米尔)、第63机械化旅(预备役,赫梅利尼茨基),都是来自西部的部队。
俄军为南部军区第49集团军,下辖摩步第34旅(卡拉恰伊)、摩步第205旅(布琼诺夫),并配属了南部军区特战10旅(克拉斯诺达尔)、远东近卫空突11旅(大索斯诺夫)。
在因古列茨河畔的斯尼吉廖夫卡(Snihurivka,也译斯尼弗瑞夫卡),乌军第17坦克旅(克里沃伊罗格)、第59摩托化旅(文尼察)一直在沿着两条公路攻打这个1.3万人口的节点城镇。
而负责防守的是俄南部军区的近卫空突7师(新罗西斯克)下属的近卫空突108、247团(56团在赫尔松方向)。
9月28日,俄军近卫空突108团团长维塔利-苏库耶夫上校阵亡。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布里亚特人(蒙古人的一支,分布于贝加尔湖畔)。
至于关键的尼古拉耶夫-赫尔松方向,双方都摆出了重兵,突破很困难。
这个方向的俄军统一由黑海舰队22军指挥,包括南部近8集的近卫摩步20师(伏尔加格勒)下属的近摩33、255团,黑海舰队岸防第126旅、侦察127旅,南部58集近卫第4基地(旅) 等。
乌军投入的兵力是第28机械化旅(敖德萨)、第35海军步兵旅(敖德萨)、国警队第19团(尼古拉耶夫)、第123国土防卫旅(尼)、第126国土防卫旅(敖)等部。
胶着的战局与捉襟见肘的补给
总的来看,乌 克兰在赫尔松方向动用了12个正规旅,加上国民警卫队和国土防卫旅,旅级战斗单位有20多个,满编应有8万人,实际也应有6万人。
俄军最初只有2.5万人左右,形势一度危急。但在把7万亲俄民众转移走后,原本就在河东岸待命的俄军单位,乃至部署在更远处的单位都开始持续增兵赫尔松。
这些单位包括一度撤回东岸的近卫空降106师,远东的29/35集团军残部,以及从原北顿河方向新增援来的中部近卫坦克90师、黑海舰队近卫810海军步兵旅、北极摩步80旅等部。
目前俄军已经增加到40个营战术群也就是4万人规模,最近半个月乌军的几次进攻已经受阻。 但是俄军骨干部队苦战六个月没有轮换,武器兵力消耗严重,士气也一般。
更大的问题依然是补给。从俄军一方的补给形势上看,占领的赫尔松背水一战,只有2个过河点与后方相连。一个是安东尼夫卡,一个是新卡霍夫卡。
位于赫尔松市东北的安东尼夫卡有2座非常关键的桥梁,公路桥横穿居民点,铁路桥在公路桥上游(向东)大约6公里的位置。
公路桥是第聂伯河上的最后一座大桥和过河点,修建于1985年,全长1366米。时间倒回到2月25日,俄军空突第11旅进占了这座通往整个乌克兰西南方向的关键大桥。
当时势单力薄的乌克兰军队第79空中突击旅连续三天发动了九次反击,最后还是没有舍得用炮火或者无人机炸掉这座重要大桥。
8月初,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炮对这两座桥进行了精确点穴式打击。打击力度控制在只降低通行能力,不彻底破坏桥梁结构,以便战后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施工修复。
“海马斯”的GPS火箭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打击精度达到米级,打击力度不轻不重控制得刚刚好。俄军几度抢修,最终还是无法通行重型车辆,但桥梁结构依然存在。
失去了桥梁的支持,俄军重新架设了3座浮桥,但乌军很快也都摧毁了。现在,俄军从东向西的补给只能依靠上游60公里新卡霍夫卡水库的坝顶公路。
但是坝区周围区域也遭到乌军“海马斯”的攻击,炸了又炸。或者就是依靠轮渡运送。现在通过新卡霍夫卡坝顶公路,加上轮渡,据说每天能向西岸运送1500吨补给,远远不能满足守军需求。
1万人的师一天至少需要1000吨物资(人均100公斤)。赫尔松前线4万俄军,一天就至少需要4000吨物资。每发152炮弹带包装就有50公斤,20发就是1吨,每天打1万发就是500吨。
另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油料和吃喝。这些物资狭小的俄占赫尔松地区都没法提供,只能靠后方补给。
实际上,赫尔松战区的俄军南部军区处境比哈尔科夫战区凶险很多倍,这里是战略上的背水绝地,被河流与大海与俄占地区分割。
不但远离俄罗斯本土(哈尔科夫战线背靠俄罗斯本土),而且是背水(乌克兰第一大河第聂伯河)临海。两面迎敌,两面背水,后勤补给线又被限制。
从军事态势上说,即使赫尔松丢了,只要军队撤出来,收缩兵力和战线,还是可以有效防守扎波罗热和克里米亚地区。
但是克里姆林宫出于面子问题考虑,不会允许这样的撤退。
“赫尔松对决”?仍然在对峙
8 w6 a; p& z* B; V4 \
: K( l) f) u# H3 \8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