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交融,当然与此同时它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亡与损失。
8 H" K3 ]0 b5 \, a, U& _4 @; s# @, F" }) m) X9 @( w
在二战中,发生过不少相当经典的战役,比如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等。这里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当时在苏德战场上进行的基辅战役,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场围歼战,足足有六十万苏军被围歼,当时德军是如何做到的?
) h; S$ F% e, s; W: b2 Z$ R3 H
4 T" x k' I5 ~

0 E# q0 d( B9 f- a1 N+ U& }
" Q* @( @; }+ ]2 g' s3 ^
- F: \ x l6 c4 n9 x$ w% R基辅战役
: w3 \' |* N: L: ]* y* E3 V
9 _! ?, X( ?8 r, k Z
+ a" @! L* C9 o
6 m" v8 E2 i) x. c" ^4 X) T8 q m
德国之所以要对苏联下手,主要也是垂涎于苏联境内丰富的军事资源。为了在短时间内攻占苏联,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
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凭借闪电战的优势迅速拿下了苏联的北部以及中部战线,本以为能够一鼓作气,继续以绝对的优势攻占苏联。
可攻打到南部战线的基辅一带时,因为基辅在第哥伯河与杰斯纳河的交汇处,这两条天然河流让乌克兰首都基辅变得易守难攻,德军“闪电战”的优势被明显削弱。
& x2 I! W1 {- ^$ `* [. \# Q) v- m! |
; Y# I F7 m0 ~( E0 t& [9 S

/ e0 R" D7 [5 q* _1 ^. W, x- {9 r
# Y6 p6 i9 n8 K9 e3 v2 D! x t/ T T
( N( y/ C& ?2 _2 n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指挥高层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率领军队一路向莫斯科强攻,有人则认为应该南下帮助南方集团军消灭基辅一带的苏联红军。
经过一番争讨后,德军指挥高层觉得向莫斯科进发更为合适,但希特勒对此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基辅才应该是德军的下一个目标,毕竟基辅不仅仅是乌克兰的首都,更是欧洲重要的超级大粮仓。
只要能拿下基辅,德军后续的粮草供应补给将不再是问题。
9 z$ W5 P7 ^2 F7 v9 Q. q
; e' b$ j, _) T# x/ }6 d( o0 Q' d

8 V7 x* v3 m* m- F& @. c7 i
& c. ?- [% q B: S% ^
: v9 S6 M/ Z- `
于是德国将中央集团军中的一整个装甲集群调至南方集团军,命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基辅苏军的包围。
德军第二装甲集团军奉令,从图比齐夫斯克西渡杰斯纳河,在南面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尼;德军中央集团军麾下第二集团军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右翼;第一装甲兵团从第聂伯河湾北进,与第二专家集团军尽快会师;南方集团军负责牵制苏军和掩护第一装甲兵团左翼,各部分军队深远结合,对基辅进行包围。
7 s7 \6 l9 d/ u% T. D c
, o/ ?% k, @; f0 |8 e

0 |2 z7 X2 `+ I3 c2 v
2 @& m0 N _& p6 |5 ?
; D+ g/ P0 X3 m$ H7 G' b
苏联西南方面虽然全程都在顽抗,但因为重装备的缺乏,很难和早有准备的德军相抗衡。为了保存实力,西南方面军主要负责人布琼尼元帅请求东撤。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选择撤离,苏联西南方面军有很大的概率突围成功,毕竟德军的包围圈尚未彻底形成,只要战术使用得当,战士们配合的好,完全可以保留下一部分力量。
但可惜这一请求被斯大林驳回,苏军只能继续和德军对抗,没能在德军初期包围时脱身,最终导致苏联西南方面军陷入险境。
; M1 R( r9 A1 w) e( `. `
8 E+ r$ S# `* v9 t0 ]
8 f+ p% \; v9 V+ c
& `9 F. z2 L* [' w7 s$ I3 s7 K3 ]9 Y: u) m9 h. e4 D
六十万人被围歼
等到德军双层包围圈(内层为步兵、外层为装甲兵)彻底形成之后,苏联西南方面军完全失去了突围的可能。没多久德军开始一点点缩小包围圈,面对德军装甲兵的猛烈火力,只能依靠血肉之躯作战的苏联步兵伤亡惨重。
1941年9月19日,基辅沦陷,但此时仍然有一些幸存的苏联战斗部在负隅顽抗。
等到一周后,六十万苏联西南方面军被全部围歼,失去了苏联红军的庇护,基辅遭逢大劫,境内的犹太人被清洗和屠杀,整个基辅处处都是断壁残垣和尸山血海。

* e* d' r4 b' ^) w4 v7 P+ _
4 s. N& [/ {& N1 K7 O w, L& d, P8 q% N
不过在基辅被德军彻底控制之前,铁木辛哥元帅、布琼尼元帅以及政委赫鲁晓夫趁着混乱,搭乘着飞机顺利逃出生天。他们后来带领着苏联红军继续活跃在战场上,以一雪前耻。
只是可惜了那几十万苏联红军英魂,他们本有机会走向另外一个结局,可因为一道死守命令,哪怕是手里只剩下刺刀,也勇敢地向德军坦克发动进攻。
& M8 L5 k. S3 B* A( u) e' c; F4 ?
( i- ]* E: Z5 g" ?" O: a) A
/ E) b. p" f5 T9 H4 }& l9 N+ W0 K
6 {" \3 w9 B. K, v最终一个个走向死亡,甚至成为德军以“蜉蝣撼树”为由耻笑的对象,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 C, J3 v7 V0 b( ?, O& K- z* k
9 n& e2 o) l' s8 J

{+ m% r$ U4 T" {- {
: O3 i! ]. E7 o% U, U
& H1 X: i. S" \+ F4 t/ g1 R基辅战役结束后
不过对于莫斯科而言,因为基辅战役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步伐。等德军重整部队向莫斯科推进的时候,莫斯科已经进入了凛冽的严冬。
对于苏联人而言,零下几十度的冬天还算好熬,但对于德军而言却是一个致命威胁。当时的德军虽然顺利拿下了基辅,但由于后勤补给的问题,御寒的物资没有送抵前线,这让很多德军还没有参加战斗,就冻死在了前往莫斯科的路上。
) X- Z7 W2 c% I
$ [2 v9 `! f1 K# p
& D3 I, G0 Q% l9 y& y
9 A- G* n+ D0 r) F: W* s, T* O/ Y! K/ f
为了抵御严寒,德军甚至将装甲车内的汽油都掏了出来,以生火取暖。而斯大林也是趁着严寒,不光将莫斯科周围城镇居民的御寒衣物搜缴一空,更是将莫斯科周边的树木丛林尽可能砍掉。
这让御寒能力本就不强的德军境况更加雪上加霜,且更令德军无措的是,受寒冷天气影响,很多武器装备都罢工了。最后武力大打折扣的德军果然没能拿下莫斯科,而苏联方面则趁机对德军发动反击,一点点扭转了战局。
8 k. ]& m! ~! C+ x: B5 g
7 q7 O3 Z( C0 @# E+ Z7 r2 s" j8 l
& n- F* G! W# W. V
/ ~# U$ I3 U* O
6 t& X' o& h! f Z, M小结
如果没有基辅战役,莫斯科或许会更早地遭到德军进攻,而一旦莫斯科被占领,苏联所处的境地将会更加危险。
从这方面来看死守基辅确实很有意义,但不管怎么说,那六十万红军幽魂实在令人痛心,他们用血肉之躯,和敌人的铁疙瘩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是苏联当之无愧的英雄。
+ N# U9 u- {- m" `0 h8 s9 p
% A: b6 w# e0 m5 x' m: A0 G

- A/ T( m, W: H% E6 U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