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信息和手机应用的普及,由食品生产厂商决定食品成分的时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期望,解除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断推出所谓的“清洁标签”(Clean Label)食品,即“清洁食品”。什么样的食品算“清洁食品”?清洁食品与有机食品有什么不同?作为消费者如何选择清洁食品? 什么是清洁食品? “清洁标签” 食品风潮最早兴起于欧洲,通常指不含或少含人造成分和化学添加剂,主要由天然成分制成的食品。后来,除了添加剂,那些与疾病有密切关联的东西,如高盐,添加糖等天然成分也被排斥在“清洁标签”之外。 比如说你在家里烤面包,一般不会添加色素或防腐剂之类的东西,就是清洁食品,你在商店里买的食品通常都有添加剂,就不属于清洁食品。 在“清洁标签”上常常出现的字样有“天然”,“健康”,“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等,以强调该产品与众不同。可以说清洁标签这个概念最初是一些食品生产公司和供应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改变产品配方,标新立异的营销手段。 目前各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或官方的清洁标签食品定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几乎所有商业产品都难以做到完全“清洁”,或者说目前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这些不“清洁”的化学添加剂。以面包为例,不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室温有效期一般不超过3-4天,从面包厂生产,包装,再运输到商店,最快也要1-2天,放在商店货架上销售至少需要1-2天,等到了消费者餐桌上差不多过期发霉了,所以工业生产面包,必须要用防腐剂,主要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所谓的“清洁标签”食品只是去除了部分化学添加剂,或用天然成分取代化学成分,是个或多或少的问题。如零售商 Whole Foods 对食品供应商要求禁止使用一系列的化学添加剂达80多种,虽说是个巨大进步,但与FDA批准使用的3000多种添加剂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清洁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区别 有的人常常把“有机食品”与“清洁食品”混淆。因为各国对有机食品有相对完善的立法和管理,把有机食品看作清洁食品应该没错,但后者的涵盖内容更广,换句话说,有机食品只是清洁食品的一部分。另外,有机食品更多地强调农牧产品,如蔬果,谷物,肉类等。而清洁食品侧重的是配方/加工食品里的成分,而配方/加工食品里出现“不清洁”成分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农牧产品。 毫无疑问,清洁食品的驱动力来自消费者,不同年龄组的消费者对食品“清洁”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调查发现,千禧一代(Millennials)越来越关注和影响清洁标签食品,他们注重高质量并且健康的食物。X一代(Generation X,指介于婴儿潮和千禧之间的人)更关心食品的价格问题。他们仍然依靠口碑购物,经常购买促销的食品,有时不太在意清洁与否。 大多数婴儿潮一代(Boomers)选择清洁食品,但原因与千禧一代不尽相同,他们主要根据自身的健康问题来选择相关的清洁食品。 如何选择清洁食品? 要记住各种添加剂的名字太难了,专业人员恐怕也无能为力。其实,选择清洁标签食品并不难,有人建议,仔细看一眼位于营养表下方的的食品成分(Ingredients),凡是你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单词,十有八九是化学添加剂。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前提是你的英语不错。 除此之外,白水建议你在食品标签里关注下面常见7种,清洁标签通常会避免或减少的成分。 1. 添加糖 Added Sugar 不管是千禧,婴儿潮,还是X代,所有人都担忧食品里的糖含量。老的食品营养表里只有含糖总量,选择起来比较困难。2018年美国即将实施的新食品标签法要求厂家在营养表里除了总糖,还要列出添加糖(Added Sugar)比例,这一改变对消费者选择食品很有帮助。为了健康,可以尽量选择不含添加糖的食品。
% A, U# Q1 I: {1 {4 e. S!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