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6|回复: 0

睡觉的这些事 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0-12-2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52 编辑 1 k0 |  V# b6 s. o1 z) m" C. y# c

: Q3 S6 N" z  g6 ]1 m* ]7 U$ [: J1 j/ H↘↘↘6 L0 }+ ]* S- O& q1 I

睡觉(资料图)


+ q1 S4 V( H; K4 K! b% m& x+ {* S人一生跟睡觉一样,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一闭不睁这一生就算过去了。小沈阳春晚语录堪称经典,他道出了睡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一闭一睁看似容易,但如何才能把我好这个度显得非常的关键,如应该什么时候闭眼,什么时候睁眼。传统认为要睡足8个小时,人们醒来后才有精气神进行生活工作,现在又有说法说一天8个小时多了,现代文明把原先的睡觉搞得甚为玄妙。

一 、每天睡8个小时死的更快?

7 ~# Y5 N* t/ o  Q
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
! v% ]; O8 W2 ^9 \9 @对那些只睡了6、7小时就自然醒来的人来说,醒了你就别硬躺够8个小时了,研究人员解释说,当你的身体醒来却还赖在床上时,你缩短了接触阳光的时间,体温也会因为身体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而变得过低,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褪黑素——一种可以促进睡眠的人体激素——这样,你接下来的一天会感到更累而且昏昏欲睡。而这种昏昏欲睡又会妨碍你在晚上进入深层睡眠。这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下去,结果就是你的睡眠系统被削弱。生理休息期被打乱,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又让你的免疫力降低了。 那些睡得更多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睡眠,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地关照自己的睡眠系统,从而导致这个系统被削弱,不能高效率地工作。
* a# u5 O$ i- N" u跟着太阳同起落:尽可能地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或在起床时点一盏很亮的灯。明亮的光线会让人体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每天在晨光中晒上一小时,你会觉得精神奕奕,而晚上也更容易睡着0 O# x/ y7 w8 L5 Y+ r; M6 ?

午睡(资料图)

二、午睡不要超过一小时?

& L2 h. U& X0 H! s' m. h: `
从生理学角度而言,人体脑细胞的兴奋一般可以持续4~5个小时,之后便会转入抑制状态。特别是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从而导致随血流进入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相应减少,于是人体的生物钟出现一次睡眠节律,使人产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身体需要进行短时间的调整,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
: M3 l5 U& j/ B' B( \5 y9 l- ?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午睡呢? 首先,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1小时以内。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在深睡眠过程中,大脑各中枢的抑制过程明显加强,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网暂时关闭,脑血流量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如果人们在深睡眠阶段突然醒来,由于大脑皮层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 网也不能立即开放,势必造成大脑出现一过性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人体会感觉非常难受。这种不适感觉大约要持续30分钟左右才会逐渐消失。可见,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应以1小时以内为宜,这样既能有效消除疲劳,又不至于睡得过沉而不易醒来。

三、回笼觉睡不得?

2 z! {: O& `- C. X- _/ c
根据斯贝恩教授所言,当你没有失眠症状的时侯,不要为了把睡眠补回来而早早上床睡觉或者醒来后赖在床上不起来。因为这样做会扰乱你的睡眠规律,导致更大的挫败感。" u. X/ z+ U! F  s: j( ]/ u6 s  N
很多研究者更是指出,晨练后更加的不宜睡“回笼觉”。晨练后睡回笼觉危害有二:一是对心肺功能恢复不利,二是晨练后心跳加速,精神亢奋,难以很快入睡。而且肌肉因晨练而产生的代谢物,如乳酸等不容易消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乏力。

打呼噜(资料图)

四、打呼噜有益身体健康?

$ d7 ?# [2 r1 r
有研究指出,打鼾事实上可能对健康有好处,尤其当你过了中年以后体会可能会更深。
2 u* o. x, G! \3 `以色列一所大学的专家组对600多名老年人进行4年多的研究,结果发现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比受控组中的“健康”志愿者死于与心脏病有关的疾病的人更少。关于这种结果,其中一种说法是,呼吸暂停导致在短时间内缺氧,实际上可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让人体适应这种缺氧环境,从而对老年人起到保护作用。
5 \, a1 `; N# k这意味着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供氧被暂时中断时,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现象的人的身体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s" z/ A/ U0 I* j: S2 ]8 U

做梦(资料图)

五、老做梦说明你健康

3 K8 _  d, K7 E) |
“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做2—6个梦。”苏州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心理生理学、催眠专家陈锡林告诉记者,“人人有梦,夜夜必梦”是现代心理生理学得出的科学结论。也就是说,尽管你今早起来大脑中空空如也,以为自己一夜无梦,实际上,梦已经悄悄地来过,又悄悄地走了,没有在你的意识中留下痕迹。
/ @( d  H# c, `  M7 |$ B: T为什么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做了梦,有时却不知道?陈锡林说,这和你醒来的时间有关。按照对脑电波的分析,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刚刚入睡时,处在慢波睡眠中,然后慢慢进入快波睡眠。慢波睡眠也叫无梦睡眠,是对肌肉和身体各个系统疲劳的调整,对于增高和生长有很大意义。而快波睡眠才是真正让大脑休息的睡眠,也叫有梦睡眠。这时,负责逻辑思维、白天最辛苦的左脑几乎不工作了,负责情感思维的右脑接了左脑的班。梦,就在右脑中产生了。5 r) W9 k9 Y5 |0 K
在漫长的一夜中,慢波和快波睡眠循环往复地交替。先是80—120分钟的慢波,接着是20—30分钟的快波,然后再是慢波、快波……循环4—5个周期,大约是6—12小时,恰好一夜,所以人的梦也是反复出现的。如果你醒来时正好处于快波有梦睡眠中,就会依稀记得自己做了梦;但如果醒在慢波无梦睡眠中,就会认为自己一夜无梦。7 A0 }8 v. u9 P: A% f- Q5 @* G
做梦是健康的标志。研究发现,人在做梦时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水平都比不做梦时高,这是脑功能更强的标志。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做梦,那说明他的右脑肯定出了问题。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只有植物人和痴呆症患者是不做梦的。英国研究发现,当一些病人头昏头痛,并称好久没做梦时,他们都有轻度脑出血或长有脑肿瘤。此外,美国研究指出,人在做梦时,会产生一种来自骨髓和淋巴结的物质,它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日本研究表明,梦多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有梦催眠肽,它能让人延年益寿。/ m  h# `3 D/ G2 F3 v; c, U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6-28 0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