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1:03 编辑
+ }: x& S" { Y- |, o! {7 y* r1 D$ w1 Y2 X
㈠㈠㈠" T$ k6 _% S; l# q
ззз
" [* l; S& Z l) y v“什么嘛,这不是大屯子吗?”这是初次访问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同胞最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是如此的大失所望,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数地方,并没有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能出国的中国人多数是成功人士,他们习惯了在喧嚣烦躁的大都市中打拼,在立交桥和摩天大楼组成的水泥森林中感受灯红酒绿。这些同胞到了最宜居的国家加拿大或者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忽然发现生活原来是另一种样子。(新闻回放:我国一线城市城市病日益严重 影响居民幸福感)" S9 D4 n9 \. k% `+ |( W0 v# L
, A* c0 G1 z6 |/ _
千万级别的人口拥挤在一小块地区,爆炸增长的汽车把路面挤满,房价狂涨的同时基础教育设施却没有跟上,空气污染伴随着绿地的减少……这是中国正逞现的状态,城市病已经是常见名词。* t$ l) v! s4 I3 }; E
" E: R0 I) \) ?. q6 b. l6 a
那么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很多很多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拥有城市户口、购买市中心的住房是中国人世代的梦想。这种梦想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联邦政府接待我的移民安置顾问头次见面时提醒:“不要到市中心租房子,加拿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居住环境最不好的地方,治安最差。”接待我的是一位移民出身的同胞,她不怕语言中可能出现的专门针对中国人的色彩,那很容易在加拿大被视为歧视。1 j( f6 e# \3 s7 }
, e" b' e1 O6 J7 ]' c0 a加拿大的多个城市多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这个宜居的国家什么样?广大的绿地,到处是森林和湖泊,标准民宅是一至二层的独立屋。只有在多伦多、温哥华这几个有限的大城市的中心,才有拥挤在一起的摩天大楼,成为地平线上的风景。不要搞错,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人口是240多万。
5 t+ v5 T3 y2 l# U+ N& G
@4 R( V2 `8 t7 w3 m其实,与城市病并行的,还有一个词是城市的“同质化”。霓虹灯映照下的狭小街道,匆忙赶路的各种肤色男女,昂贵狭小的住房,摩天大楼下拥挤的停车场,这些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在北京街头遇到的欧洲裔,并不比温哥华街头明显少。每当我在多伦多市中心拥挤的车道上排红绿灯时,我总觉得就在自己家乡哈尔滨的道里区。安大略省的交规是绿灯不能完成左转进车道准备,黄灯出现的刹那把车开过去,这个黄灯只允许左转一台车。我在多伦多市中心排左转如果在第二个,不动时后面就有人鸣笛,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是不是这个拥挤的城市黄灯约定俗成过两台车。
, ]( D4 _- U: g8 t; Y9 U% j [; b
就像北京上海拥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一样,多伦多的人口构成中,本地出生者只占50%,这意味着这个城市有一半人口是首代移民。忍受不了多伦多的空气与喧嚣的人们,在城市周边买房安家,然后每天开1小时以上的车上班。他们在享受低房价的同时也享受低车险,因为多伦多居住购买车险要高得多,显然保险公司认为哪儿是事故高发区域。' J$ m& b& ^2 m9 q3 ^ y
5 b$ v# b& k( j6 t. ~忍受不了大城市的喧嚣,同时也意味着忍受不了大城市才有的竞争力。这是事情的另一面,全世界的企业总部都在大城市,价值创造也在大城市。习惯了小镇舒缓生活的人,同样不能在都市压力下竞争。
% f$ w- \2 B3 a5 I. h' S. Z* Y+ \/ `& S
不能竞争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环境。几十万人口一个的小城镇环境要好一些,管理也简单得多,这些小城镇可以组成城市群。但这种城市群并不环保,独立屋远比公寓楼浪费资源,我家门前不到一公里长的小区道路两侧,是18栋房子,在中国正好是一个6层楼每层3户的单元栋口。城市群中不可能有地铁,公交也不发达,每家都要有一至两台汽车。很多年来,加拿大的专家们一直在讨论:是不是应该发展密集型住宅小区,超市、邮局、医院和学校都可以步行或搭公交车前往?: I# K0 M# x1 E6 I
# j/ Z$ f. p. Y4 u人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生活模式需要时间检验,就如中国多年来坚持计划生育,加拿大却一直在鼓励生育并吸纳移民。关键在于,如何在漫长的历史时间给出准确答案以前,找到代价最小的方案。
3 ^& k7 K3 {6 _3 |9 B |; N- r. wззз
' U) p3 U, D9 G3 l$ o㈠㈠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