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0|回复: 0

出乎意料在美华人辣评《虎妈猫爸》

[复制链接]

473

主题

139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978
威望
206
金钱
1378
注册时间
2010-1-14
发表于 2015-8-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网络图
- b6 u  s+ A  X' w: y

最近荧幕上《虎妈猫爸》火了,这则热播大戏,剧中的人物太过鲜明,也因为太贴近人们的生活,因而引发了全民对中国教育的争议浪潮。. c% M! B" ~  V/ S8 s0 c

就连在美国已经安定下来的中国妈妈们也在讨论这部剧。本文是由其中参与热议的一位妈妈所记录,她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美工作4年。现在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说的:
, C+ x; F' c/ g: V8 @3 [

感激国内教育的
8 z# e* k8 N5 t2 O$ K/ c9 b/ X

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父母的和中国教育的有着特殊的感激之情。虽然对具体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认同,认为有可改善之处,有可更正的余地,但是多数中国父母们反对所谓的西式快乐教育
) n2 [. W0 t1 t% m1 n" P

一位妈妈说(注:她是个大家羡慕的美女妈妈,是医学科学家,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弹一手好钢琴,画画在美国赢得young artist的荣誉,业余写小说被发表出版),中国式教育有一些压制爱好的地方,也有一些”劣的地方,比如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惩罚,抄写课文多少遍等等

但是总体上,中国式的教育让她变得:第一能吃得了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能以色侍人,把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而这三样,是她赢得很开心生活的根源。3 o: W1 s' P6 ?: a7 J

吃得苦”“受得委屈也是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一路冲杀,为自己和后来华人赢得一席之地,也是中国女性能在职场上站住脚的根本法宝。
: v# |/ @" a1 U" n7 N

0 _4 M' y# t. u6 m  h4 g

另一位如今在全美前五名的高校担任教授的姐姐说(她也有两个孩子,曾经与丈夫两地分居,自己带孩子2年之久),她最喜欢狮子老爷(电视剧中的人物)的一句话,并且稍作改动就是这样说:生活没有捷径,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6 v, Y. @7 O2 ?0 N- }

而如果让我自己来说,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工作,不论是文科,理科,工科,做生意......(物理系出身的我到美国后改了金融专业)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
& M& r2 X5 Y4 i5 R

我对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都很有兴趣,但是兴趣归兴趣,在做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要咬牙克服困难。克服一个困难,走进一个境界,就可以感受到比之前单纯简单的快乐更大的快乐,而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顽强的不服输的精神继续往前走。& z& S, q6 U0 o* W% @  ]

我记得在实习的时候,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或者说绿卡的实习生,我必须拿到比别人更好的成绩,才能有机会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因为我需要公司给我办工作身份,那么我的上司得特别欣赏我、看好我,才可能花更多的努力(给员工申请工作身份还是有一定麻烦的)给我办理身份申请。
  z/ L2 {1 q. X6 S  O

因此,我每天比别人更多工作,而且不止是干自己感兴趣的活,一些琐碎的大家都不爱干的活,也要干。当时我想的正是当初参加物理奥赛时候,我的物理老师说过:成功就是需要不断地坚持,极限之后再坚持。
) A2 z. y2 i# _* D

我就想,自己15岁时候都能咬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试卷,一个周末做200道物理竞赛题目,做完以为结束了,却因为做错的题目,再度领到新题目......哭过,抹干眼泪,不服气,继续做。当拿到奖的时候,我永远记得我的老师说过的第几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坚持下来了这个魔鬼集训。5 E7 ?- X* j, W0 ^! m* B' J; R

我父母,一个是外科大夫,一个是银行分析师,工作都很忙,基本不管我。我是北京出生的学生,升学压力不大,我所有的教育都来自中国的类似毕姥爷(电视剧中的人物)那样严格的老师。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他们。
6 V# v  C+ V# J1 d& V  }9 a  a

千万不要相信网络里的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而中国更广大的普通人群,生活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较。
* r  w0 e# t; e; d7 t! ], b

再说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 v2 E% z* h' z

负责地说,在我认识的所有upper middle class的美国人(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亚移民),没有一个真的对他们的孩子实行什么国内人误解或误传的快乐教育
- T% W$ J7 P' K

美国之所以生活好,似乎比国内压力小,完全不是什么他们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和之前的工业化,打下了好的基础。人少资源多,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不用千万人挤独木舟地拼杀,而非是什么教育有捷径,可以从小做什么公主梦以后还能成功。
/ ?% J$ w7 ]9 O( @" G

在美国其实一样,那些每个成功的人,各有特长各有途径,但是有一条,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苦。
% I0 n. i$ L2 K

我老公是一位德国人,他大学念的非常辛苦,宽进严出,但是也是凭借过硬的入学分才挤进去的,学业非常沉重。其间还自己申请到美国做交换生两年,到上海一年,回去完成论文的时候几个月天天废寝忘食,教授严厉的很。哪里是我们说的没压力?!$ p) P5 H% ?8 f# q1 K

之前我美国的朋友Jason说美国念书看你自己,他书包有几公斤,天天背回家做作业到很晚的。接下来讲讲一些我身边的非华裔,美国的成功人士对孩子的教养吧。
4 j5 A' J) b: x- {* c% b

我要说的,是我孩子的儿科医生。这个医生是美国白人,太太是英国人,第二代移民。0 B: g1 ^( H( n1 [' ^3 x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当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能够在美国做专科医生(相对于家庭医生)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如果在很好的医院,那就是万里挑一。1 ~: {% u, x5 h5 {9 Z

他们可以说,都是不止智商高,情商也高,才能够冲过重重考试、面试,魔鬼的住院医生训练,成功地成为一个医生的。' n& t6 ?1 @) w- M: Z

他对我说,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中学2年级,学三种语言,弹钢琴拉小提琴,学游泳。, Z  j7 o& y% _6 @2 V- N& P

孩子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孩子妈妈也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
+ Q: z' d9 O" s6 E

12岁的姐姐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吃一些,带一些,在游泳池游1小时后,回来再加餐一些,然后由他把姐姐和老二一起送去上学。
2 n  d% ?  |; O5 N6 ~- ^+ x. u/ e

医生最小的4岁半的孩子,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学的,但是选择之后,需要努力时候,就会耍赖,他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
" v6 L  O# E8 j1 X

因为他和他的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
! H1 @' F( a+ H- X% ^. ?7 U

在他们的坚持监督下,让孩子每天必须完成学校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学习上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8 W! ~- \" D0 [6 a' {7 z, J

引导孩子正确的走出第一步,坚持到他成习惯或看到自己的成绩,会让他更加自信、喜欢,这是父母的责任。& r9 j: m5 a. \& z" b! i

当然了,让孩子具备坚持的品质,吃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受得委屈不崩溃的情商......这些,并不等于人云亦云,别的孩子学钢琴你的孩子也学钢琴,别的孩子背唐诗你的孩子也背唐诗。3 `# S, p7 R# k: D" z3 ?

我觉得美国教育的一个长处是,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之所以学校对课本的要求并不高,比如6岁的孩子上小学,作业一周只有一次,要求只是10之内的数数,会写26个字母和简单单词,只要通过这些就可以继续升级。
1 i- C% l# a% P, l5 u

但是,并不是说6岁的孩子真的只需要会这些。基础要求低,是因为给每个孩子的家庭有足够自由发展孩子自己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兴趣是绘画,有的孩子是音乐,有的孩子选择了项体育运动。
& i2 K; x; F7 w  q5 q2 Z

学校统一的要求不高,放学早,并不是让孩子回家看电视,混日子,而是给家长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孩子个性化的兴趣。4 Z  U0 Z. W6 d

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要求更高。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flexible的工作安排,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参加兴趣班。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会遇有困难时候会退缩,不愿意继续练习,很多时候是妈妈必须陪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再在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8 V6 t  ^+ K% u: Z$ O9 r( x" ?5 y- j

国外教育很?那是误读!
3 d8 ]# J6 e: m3 F  a

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或者我们真有必要认识一下国外真实的教育。
" H, J% R; u$ Z9 u& |& {

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 Q7 M" v6 K' Q/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4-11-16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