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34|回复: 0

石岗述说无字碑之谜(二)

[复制链接]

99

主题

8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7
威望
17
金钱
407
注册时间
2010-6-22
发表于 2010-7-5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19:57 编辑 3 m' I- [+ @8 r, D8 v0 M; p% g8 ^) ~; L

1 O8 j1 m# t( g2 u/ @0 b& P" _( zAAA4 r9 _" q% f$ j# T* s
 , y2 W: t/ D! g' y' ]
  巍峨奢华的唐大明宫,唐高宗李治和武媚娘初次见面,就发生在这里。
/ S9 Z" q; Z! r2 i! v4 ]  当时,唐太宗患病,太子李治入宫伺候太宗,见到了当时还是才人的武则天。! f3 ~4 R# @5 n% V  f& L6 E
  正史上没有对他们两人见面的详细细节加以描述。《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中对这件事只有十个字的记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就是这短短的十个字,记述了中国在7世纪中期发生的一件大事——只有14岁、情窦初开的少年李治,见到了18岁、已经颇懂得男女风情的武才人。武才人的美貌和风情万种深深吸引了李治,使他对这位在伦理上比自己长一辈的女人从此不能忘怀,从而为7世纪中后期直到8世纪初期中国政坛上一系列腥风血雨的政治争斗埋下了伏笔。
! u0 Y' \' p+ P" D1 U  此时,已在宫中5年的武华姑亲眼目睹了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她在这些斗争中明白了权力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权力象征着至尊,权利象征着富贵,权利有时候还象征着生命。
* f/ Y3 o1 P- o4 D  以《隋唐演义》为代表的各种野史都记述了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后期发生的一件奇事。当时,在民间,盛传着一句谶语,“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当立,残害李氏子孙无穷。”4 c( b1 a4 v. r* O
  当时,这句谶语也传到了宫中,李世民对此颇感忧虑。
1 _( o7 p9 \! A' ^  n  李世民请来了当时誉满京城的术士、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告诉李世民,这位上天派来为祸大唐天下的武姓女人已经进入宫中。姓武,又在宫中,所有的传说,都应对在武媚娘身上。" i; T( T. U3 r5 ~+ o  H* t, X/ q: P
  李世民是一位把大唐天下看得高于自己生命的皇帝,为了夺得这分天下,他曾经出生入死,九死一生,他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来保住大唐的基业。: }) ^: q  g& O5 [8 {- _7 Q
  但是,这一次,他面对的是一位如花似玉、娇柔无力的弱小女子。3 q# t! d/ l  Z7 ~% E7 Y  ^, n
  李世民犹豫了,他不愿意相信,这个对他百般顺从的女人,能篡夺他的天下,为害他的子孙。李世民实在不忍心杀掉武媚。以至于在当时天下盛传“唐三世之后,女主当立,残害李氏后代无穷”这样的谶语的情况下,也不忍心杀了她。从而为他的子孙后代埋下了祸根。
$ g: @( ^+ `! y5 O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样的谶语是根本不曾有过的,它只是后人的杜撰而已。
1 w7 W9 |# w6 D9 }  公元649年,刚刚50岁的唐太宗李世民服用了仙丹后中毒,在终南山含风殿去世,安葬在昭陵。

  

7 M) K7 \% @0 ?% H6 |. q  C
  李世民去世后,高宗李治为了给自己的父亲追福,下诏令太宗所有未曾生育的妃嫔全部剃度出家。
8 E* |* ^& R, F/ X* o) S  在长安城西北方向的感业寺,此后5年里,武媚娘在这里度过了她漫长而孤寂的尼姑生涯。3 H8 q& U/ M( p& T. U, U
  武才人虽然出家为尼,但她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心成死灰,她一直在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机会终于出现了。
" c" t. x0 z  W0 P  公元654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拜佛烧香,他又一次见到了武媚娘。武媚娘见到李治,痛哭流涕,李治也禁不住流下泪来。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而且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是她城府很深,她常常尽一切可能在各个方面满足皇帝,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她“柔屈不耻”,也就是说她可以不顾各种耻辱,来满足皇帝的欲望。, b* U% g) g2 a+ L- Q6 A) Q+ x3 @
  高宗李治再一次堕入武媚娘的爱河,他们在佛门净地继续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e1 k/ i0 Q0 ]) T
  一年后,武媚娘在感业寺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李弘。但是生性懦弱的李治迫于伦理和舆论的压力,依然没有办法改变武媚娘尼姑的处境。
' m2 L* k# M/ F6 `& E  这时候,另一个机会出现了,这个机会来自于两个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 |' ?8 t4 d$ y  当时,高宗李治的皇后为西魏大将王思政的玄孙女,也是当朝宰相柳奭的外甥女。王皇后和李治的另一位宠妃,出身门第较低的萧淑妃为了获得皇帝的宠爱各使伎俩,明争暗斗。王皇后没有生育,而且性格倔强,经常悖抗皇帝。而萧淑妃却有儿有女,并且颇有心计,顺从皇帝。高宗对王皇后心怀不满,而专宠萧淑妃。最后,王皇后突然发现了自己可以用来对付萧淑妃的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武尼姑和她儿子。8 y: e9 b/ y' ~; o1 o: @5 Y
  皇帝身边的人将高宗私通尼姑并产下儿子的事情报告给了王皇后。王皇后马上想到了可以联合武媚娘共同对付萧淑妃,从此,她不顾宫廷的禁令,将武媚娘带回宫中,这时武媚娘已经29岁。不久,武媚娘被册封为昭仪,正二品。. K( X- v; t  I  S/ l0 ?
  从此,围绕在唐高宗李治身边的就有三个女人的争斗,王皇后、萧淑妃和刚刚入宫的武昭仪。6 l, u; u# h4 N: d: f$ Z+ X: F
  《新唐书》对武则天的性格有七个字的描述,“皇后有权术,诡变不穷。”这七个字可以说明,武则天善于玩弄权术,而且计谋层出不穷。她非常善于伪装和表演,她刚刚进宫以后,假装对王皇后百依百顺,而且低声下气,卑躬屈膝,所以,王皇后经常在高宗面前夸奖她,她把皇帝赏赐的东西都分给其他人,所以,她很快就在宫中赢得了人心,在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到处都有武昭仪收买来的人,他们把皇后和淑妃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武则天。
$ r. u0 k) c* Z+ G  武昭仪的千娇百媚和雍雍大度,很快赢得了高宗李治的宠爱,他已经彻底赢得了李治的心。
0 q) |! a1 @" H( Q3 z, w9 n# e# E  当武昭仪发现,她在皇帝面前已经取得了稳固的地位,皇帝对她的宠爱也超过了萧淑妃的时候,她迅速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那个曾在她落难之时帮助过她的王皇后。她一次次等待着机会。最后,她决定以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代价,彻底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
4 _% }% _  H2 ^+ B7 V  这时候,大明宫里发生了一桩惨案。

  


) V' P% I. U0 d5 k; b  武则天曾生过一个女儿,王皇后去看望她,皇后对小公主非常喜爱,就用手逗了逗孩子,武则天在王皇后离开之后,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然后栽赃陷害皇后。
% \% u* j+ r5 M) t5 u+ ^1 d5 K  武昭仪是不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这是武则天人生中的又一个奇案。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各种正史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三部史书的作者是不是为了贬低武则天而精心设计出来历史细节呢?
! j( z; M5 w% s0 @8 A  z% \3 I0 R  据这三部正史记载,武昭仪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把孩子的尸体放在被窝里。她开始若无其事地等待,一会儿,皇帝来了,她满面笑容地去接驾,然后两人一同掀起被子,去看小公主。. a  P% V4 H; ?$ W& Q- v7 }" ~3 ?
  当皇帝看见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他大吃一惊,这时候,武则天也大哭起来,她询问宫女,是谁到孩子身边来过?宫女回答说,只有皇后一个人。皇帝的脑子里迅速得出了一个答案,是皇后出于嫉妒而杀了小公主。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杀死公主的竟是公主的亲生母亲。因为这是按照一般的情感逻辑,难以得出的一个结论。一个女人怎么可能杀害自己的儿女呢?. f9 j. E( O; _3 W- d2 N& n2 F5 I
  高宗李治被武昭仪平日里假装出来的温良贤淑所欺骗,他不知道,一个心如蛇蝎的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可以干出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来的。愤怒的李治决定废黜王皇后。. E% ?8 P3 N& H! r$ Q, q0 @
  但是,更多的学者对武则天杀女事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所谓武则天杀女,只不过男权社会里,史学家为了贬低一位女性皇帝而编造出来的历史细节。他们的理由是:一,王皇后去看望公主,因为她是皇后,她不可能是孤身一人来到公主的身边,她每走一步应该是前呼后拥的。而公主的身边不可能没有人照看,而应该是奴仆云集。所以武则天不可能出此下策残杀亲生女儿,她如果指责皇后杀死公主,皇后的随从和公主的奴仆会提供皇后没有杀人的证据,武昭仪不但不能陷害皇后,只能让自己的亲生女儿白白丧命。二,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此后不久,唐高宗提出废除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立刻遭到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大臣的反对。褚遂良说“皇后未闻有过,不可轻废。”于是唐高宗哑口无言。如果,王皇后有杀死公主的暴行,唐高宗会以此为借口废掉皇后,他不会哑口无言。褚遂良作为朝中大臣,如果真有杀死公主的事件发生,他不会不知道。基于以上两点,许多学者认为,武则天杀女嫁祸皇后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5 m$ p2 z; Z/ c) ]- f& ^2 t6 X; {  王皇后和高宗李治之间的矛盾在武昭仪二次入宫之前已经存在,那时,高宗李治已经专宠萧淑妃了,所以他早就有废除王皇后的想法。而且高宗李治还在扼死公主事件发生之前的四个月,也就是在永徽五年六月十九日,已经罢黜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的宰相职务,这就预示着,李治废后之心早已产生,所以武昭仪根本用不着以自己亲生骨肉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皇后之位。
* S3 K" _$ b; N; |; C' J% p$ W6 `  但是,此后的形势却是朝着有利于武昭仪的方向发展,但其中不乏曲折。; ]" C( H! V- |. D+ O- i7 h4 u
  唐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武昭仪当时连一个妃子都不是,所以高宗要想立他为皇后,必须先立她为妃子。但是,此举,却遭到朝廷许多大臣的反对。
: m) o( X& O% K4 _  李治想立武昭仪为宸妃,侍中韩瑷、中书令来济反对说:“天子的妃嫔是有一定名分和数量的,现在另立封号,很不合适。”生性懦弱的高宗李治遭到大臣的反对,一时也没了注意。立妃一事暂时搁浅。
& k7 |) g# s- ~3 G+ R* n6 t  立妃不成,这并没有阻挡住李治废王氏而另立武昭仪的脚步。不久,宫中又发生一件怪事。
6 i6 p/ N' E4 @& }2 L8 R$ P  此时,王皇后可能才发现,她把武昭仪领进宫中,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武昭仪虽然帮她剔除了萧淑妃,但是最强大的敌人不是萧淑妃,而是武昭仪,但是此时,她已经无能为力了,杀害公主的罪名已经使她没有办法再得到高宗的信任,也没有办法替自己辩白,她只能借助于神仙的帮助。
1 d; R- D  J5 J) s  王皇后的母亲柳氏知道了女儿的处境,她替女儿策划,要利用神的力量消灭武昭仪。
) r( {; C' B& K" _  Y" i' O  她们把武昭仪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并作了一个面貌酷似武昭仪的布人,她们请巫师作法,她们相信,这样就能让武昭仪心痛而死。但是,她们的做法被身边的人告了秘。, N( b' B5 i  P+ t; Q8 T) ]
  武昭仪听到消息,她感觉到,这一次,她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一边假装着身中魔法,疼痛难忍,一边赶快给皇帝报告了此事。
( }* X9 b' D: N: n6 ~- g% X' N4 @  皇帝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震怒。  R" e4 ?  C: F4 |
  大唐宫廷中,向来是禁止各种妖术的,高宗李治派人搜查,在王皇后的宫中,果然找到了一个浑身插满针刺的小布人,这一次,高宗下定了废除王皇后的决心。
2 W5 E  Z  W) e0 S6 ~  高宗李治再一次提出了废除王皇后的主张,这一次,反对的声音来得更加强烈,高宗李治的舅舅、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和大臣褚遂良等人冒死争辩,更使李治进退两难,但是这一次,高宗又听到了一部分大臣支持的声音,带头支持高宗废后的是中书舍人李义府、尉卿许敬宗等人。
8 {7 E- Y, O2 v, Z/ V: j  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向来是朝廷中的少数派,他们为人奸猾,得不到当时掌握大权的长孙无忌等人的赏识,所以,他们想利用皇帝废除皇后的想法来迎奉皇帝。他们提出,废除皇后是皇帝的家事,大臣无权干涉。这正好让李治找到了理论依据,所以他下令废除皇后。7 P0 D  g5 G. P6 d- Z
  高宗下令大臣徐懋功和于志宁手捧玉玺进封武昭仪为皇后,又下令各民族酋长及所有在京的大臣朝见新受封的武皇后。这一年,是公元655年。此时武则天31岁,高宗李治27岁。# Y% T5 Q$ V" U5 r7 ~5 V
  历史往往喜欢和人开玩笑,当年册封武则天宣读圣旨的是徐懋功,此后,第一个带兵讨伐武则天的却是他的孙子徐敬业。

  

! c) l9 G; j( M' r5 m" I) R
  武昭仪晋升为皇后不久,大明宫里又发生两起惨绝人寰的惨案。
+ \  D; a" D6 t) U+ J1 g; B( _  已经被废黜了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双双被打入冷宫,最后,她们被杖责一百,砍断手脚,投进酒缸而死。那么,是不是武则天下令残杀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呢?8 n; }. k7 u+ t8 l7 b* o
  《旧唐书》、《新唐书》以及成书于宋代的《资治通鉴》对此事都有记载。7 ]# b6 D# Q+ V
  据《资治通鉴》记载:“永徽六年十一月,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则天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其手足,捉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A9 ]) a; c2 f8 J8 D+ I9 {* u( d
  我们在此要注意一个细节,“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敕”专指皇帝的诏令,到底是高宗李治下令残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是武则天呢?当时武则天刚刚被立为皇后,她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代替皇帝下诏?如果李治真的想使王皇后和萧淑妃重见天日,刚刚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敢私下假借李治的名义对王、萧二人滥施酷刑吗?0 H$ z1 n2 I: ]. g6 P  S
  但是,事实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确实惨死于宫中,从此,武皇后在后宫中一枝独秀,再没有人和她敢抗衡的了。

  

7 y3 K3 q) ~) h, c7 H
  当上皇后的武照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她卑微的出身。! U  ?5 ]: b, T
  从西晋以来,中国门阀观念严格,等级制度盛行。当时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和掌握巨大财富的是士族。士族拥有土地,所以他们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士族大多在朝廷做官,他们拥有权力,士族有依附于他们的土地而生存的众多人口,他们随时可以组织起军队,来抗拒朝廷。所以,他们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和经济实力,可以操纵皇权,呼风唤雨。! Y9 c; P$ Z, V# F; e7 W3 K
  经过魏晋南北朝以来接连不断的战争,许多因战功而跻身上层的人逐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阶层,他们被称作庶族,庶族中的许多人虽然拥有权力和财富,但是,他们依然被已经行将没落的士族瞧不到眼中。当时,士族和庶族互不通婚姻。武则天和许敬宗等朝中新贵就出身于庶族。# ?  w8 Z3 e) g# n+ i( n
  虽然武则天的母亲出身士族,但他的父亲却出身于商人世家。在重农轻商的中古时期,武士约经商的经历,足以使他在士族面前抬不起头来。武则天的出身在当时也成了当朝权贵指责她的一个把柄。+ b7 ]$ C; |" l8 _3 `
  武则天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出身,她想通过权利使自己的家族跻身上层社会。于是,在武则天的策动下,高宗李治下诏,改太宗李世民修订的《氏族志》为《姓氏录》。她的这一举动,同时得到了庶族出身的李义府、许敬宗等朝中大臣的支持。
' N, Q- |0 h2 n0 j9 k& s6 i  在《姓氏录》中,武则天将自己武氏家族与李唐皇族列为一等,其他家族按照在朝中做官的品级排定,从此,武氏家族从较低的社会地位,一飞冲天,变成可以与李唐宗室平起平坐的一等显贵。% `2 h" w3 e4 d* s* I
  完成了《姓氏录》的颁定,武则天从理论已经进入社会的最上层,接着,她的家族很快走上了荣誉的顶峰。《新唐书》记载:“后见宗庙,再赠士约至司徒,爵周国公,谥忠孝,配食高祖庙。母杨,再封代国夫人。家食魏千户。”可谓荣宠炽盛,威势显赫。, d$ L! ?6 Z% \, [$ q6 b, G
  《新唐书》接着写道:“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故扳公议立之。已得志,即盗威福,施施无惮避,帝亦儒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久稍不平。”这段话的直接翻译就是武“皇后心机深隐难测,极尽柔媚驯服,不感到羞耻,借以成就大事,皇帝以为她能侍奉自己,所以违背公议立她为皇后。等到她一得志,就窃取权力,洋洋自得,无所畏避。皇帝也懦弱、糊涂,皇后全能加以钳制、约束,使他不得自作主张,时间久了,皇帝渐觉不平。”2 u6 _/ Y3 M0 X
  很显然,《新唐书》对武则天是采取的批评态度,而且极力贬低。
1 O2 x$ Y6 V7 S. G5 N/ |3 \  武则天在自己坐稳皇后的位子之后,开始一改昔日温柔贤惠的作派,暴露出专横霸道的本质。) x7 i: ~0 |; \+ G
AA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6-26 0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