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59 编辑 0 H3 o9 Z9 d! a1 x( ~3 H, e
8 |. ?$ h0 X- J7 \1 t0 Bhhh# C( `; {: s8 I- a+ O1 K
2 C z) N5 ]+ G3 B( G
⊿⊿⊿
; L5 o; u2 v9 Q! I5 i( [マママ
9 k9 `. @5 N" M' c4 j 现今去海外淘古玩成为很多藏家的乐趣。在荷兰、英国等国的古玩店里,鼻烟壶、陶瓷、玉制品,中国古玩器型丰富,品种齐全。但海外回流文物并不都是真品和精品,近年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愈演愈烈。
& x2 ~& v; z% h& k f" r 著名藏家马未都认为,这些年回流的艺术品罕见精品,精品数量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到10%。好的东西根本没回来,因为国内收藏家出不起国外藏家给出的价格。7 s6 Q2 G- y( M! U2 H
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称,在征集过程中,常会碰到很多擅长“讲故事的人”。这些外国人自称名门之后,家中传下很多中国古董,其实很多都是低价买来的假古董,造假在国外也很盛行。
) |: W9 z4 l. `+ T% i& S" ? 专家强调,海外回流只是艺术品的一种来源,并不等同“流传有序”,更不是“珍品”的代名词。购买海外回流文物,还是要擦亮眼睛,斗智不斗富。 ) Z' x3 Y% V i" }" J3 S1 c
假古董海外摆乌龙
3 s) [2 j) w) F/ b 海外拍卖市场上的确有大量流传有序的真品、精品,但某些回流的赝品因为贴上了“海归”标签,利用一些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国内被越炒越高。
% l+ U4 q# n% h" ^* X 2012年伦敦春季拍卖会,一个小拍公司将一件断代为清代18至19世纪的雍正斗彩龙凤纹碗,定价为4000到6000英镑,经过十几轮争抢,价格飙升到18万英镑才落槌。据称这件东西来源好,是英国一个老太太家里流出来的。业内专家胡智勇认为雍正的迎面龙很多,都是张开大口,气吞山河,以体现王朝盛世的气魄,而上述闭嘴龙赝品嫌疑很大。, d+ h& o: n D, r5 Z
胡智勇认为,考证千万乃至过亿元价格的重量级藏品,起码要有国外大拍卖行1993年以前的藏品著录,这样才会减少出错概率。上述海外小拍公司的赝品,不仅为赝品制造了价格,还为赝品制造了来历,便于将其洗白后最终流回国内拍场。过去20年,海外赝品洗白回流国内拍场,并登上拍卖图录封面或封底的事,屡见不鲜。香港2002年拍卖的乾隆百鹿尊、2006年拍卖的康熙青花直颈瓶,都是先在海外拍卖,隔年登上国内大拍。资本包装、小拍捡漏、大拍论证、回流上拍,是赝品洗白之路。5 i0 d4 a a X2 S" M& b
国内买家海外淘宝,是为了利用国内和国外艺术品的价差捡“洋漏”。收藏家颜明称,10年前去海外,还有可能用比国内便宜两三成的价格买到一些古董,因为当时外国古董商不了解中国古董和中国市场,卖价较低。而现在佳士得和苏富比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中国古代艺术品早已成为它们重要的拍品。一个个天价的诞生,也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古董的价值。去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艺术品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高价品都由电话委托拍下,买家大都来自中国内地,海外捡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 i+ |4 X4 ]: H5 }3 A# @6 M1 N( m 5.5亿元乾隆转心瓶悬念
% M( l, ?2 y& i6 R# Y. u7 e( ?7 k 2010年11月的一次拍卖制造了一个悬念: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以4300万英镑约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刷新了中国瓷器的全球拍卖纪录,结果却没人付款。国内专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个瓶子是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有人认为瓶子格调不高,过于艳俗。事隔三月,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致电班布里奇拍卖行,却被告知“卖主至今未收到钱”。
- n. ^8 m( N5 @ 这只5.5亿元的乾隆花瓶至今仍然让人存疑:其一,瓶子的传承历史一片空白。据拍卖行透露,花瓶的主人是英国的一对兄妹。他们在父母过世后,继承了父母在伦敦郊区的住宅,大扫除时意外发现了这只花瓶,花瓶在一个布满灰尘的阁楼间已经沉睡了近半个世纪。至于花瓶如何流落伦敦,目前无从考证。其二,如此贵重的器物为何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小拍卖行举槌?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位于郊区,成立不过30年,在英国拍卖业内资历尚浅,此前最高拍卖纪录是一件明朝瓷器,成交价为10万英镑。其三,5.5亿元的成交价让全世界惊叹,究竟是谁在豪赌一个尚未获得充分鉴定的瓶子?, i+ t+ U1 u/ q% E! w
据说,在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拍卖会上,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兼苏富比中国瓷器与艺术部主席代表客户在现场出现。转心瓶从80万英镑起拍,很快超过1000万英镑,当价格飙到2500万英镑时,已经刷新了世界纪录,现场还有5位买家在竞拍,最终胜出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藏家。
5 s' r) U- T; D0 M$ i “假海龟”“出口转内销”) s5 s5 m" r9 g7 v" l
“海外回流文物”的概念,七八年前还是国内拍卖行招徕买家的金字招牌,如今已经韶光不再。据文物鉴定专家裴光辉分析,“海外回流文物”或是买家从国外或中国港澳台拍卖行拍得带回中国内地的拍品,或是国内拍卖公司到国外或中国港澳台征集拿回内地拍卖的拍品。两类均存在赝品,且比率不低,呈逐年升高趋势。比较而言,后者赝品率要高于前者。8 [* C4 x; u. n/ r
裴光辉被称为中国内地第一位“不吃皇粮”的独立鉴定人。他直言这些海外回流的赝品大多是中国内地制造的,少数是国外或中国台湾制造的。赝品大多出自书画、瓷器、青铜器、玉器和硬木家具及工艺品。瓷器赝品主要出自景德镇;书画赝品主要出自河南、江浙和山东;青铜器赝品出自河南和陕西;玉器赝品多出自辽宁、安徽和江苏苏州;硬木家具及工艺品多出自广东中山和福建仙游。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仿造了不少元代青花瓷,有些被当做真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这些赠品部分是在海外拍卖行上拍时的流拍品。另外,17世纪以来荷兰代尔夫特、德国迈森和日本伊万里瓷器,都有大量仿造中国瓷器的作品,这些作品也被当作中国明清瓷器“回流”。
( C; U* ?, i) A5 O1 X 裴光辉梳理了“回流文物”的“出口转内销”利益链:内地制造的赝品,先经包括拍卖行在内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艺品”送出海外。在海外让它们变身为“文物”或“自我征集”带回国内拍卖,入关的手续则成为“回流文物”的凭证;或委托海外拍卖公司拍卖,自我拍回后再到国内拍卖。业内称此类“回流文物”为‘假海龟’。此外还有“真海龟”,就是回流的“文物”其实是早年流传至海外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赝品,但被当成真品带回。( ^0 \$ G8 ^: J" ?5 O
: d9 _! ~0 G8 r
マママ
0 P5 U7 a; p$ B% I# B⊿⊿⊿5 u4 U/ J% _* m! O. h- W% h7 X
' T( @* r) W5 K" Y; R' e" x0 k
hh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