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R: X+ ]1 Y& [
今年年初热播的美剧《切尔诺贝利》又把我们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冷战时代。无可否认,该剧因为立场的关系,多大少数有些不尽不实,甚至刻意抹黑前苏联之处,但也无法掩盖该剧对历史事件的叙事手法和编剧手法,是近年来,偶像、奇幻成风元素都成为历史剧题材的突破之作。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部剧,回看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1986年4月26日,正在进行实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蒸汽爆炸,炸裂反应堆外部保护层和房间的顶部。随即,大气中散发着大量的放射性微粒,空气与超高温核心中的1700吨可燃性石墨慢化剂接触;燃烧的石墨慢化剂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泄漏。 现场的操作员无法停止反应堆的反应,而随后赶来的消防人员也无法扑灭大火。放射性粒子随风蔓延。离核电站仅3公里的小城普里皮亚季首当其冲,事故发生48小时后,该城近5万人口全部被疏散。 这次事故直接导致50人死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受到严重污染。而核污染的云层随风扩散,覆盖了西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利用直升机从空中向暴露的反应堆残骸倾倒近2000吨碳化硼和沙子后把火给扑灭,也控制了辐射。 苏联总计派出50万人参与清理核污染的工作,最终制止了灾难的蔓延。不过负责核电站复原及整理的“清理人”大部分被核辐射损害了健康,大部分人最后死于核辐射造成的各类疾病。他们绝大多数人在史料中无名无姓没有记载,他们没有意识到当时他们不仅仅是拯救了苏联,更是拯救了半个地球的英雄。 事故发生后,当局用钢筋混凝土,把4号反应堆彻底封闭起来,这里被称为石棺。如今数十万吨的放射性核物质被封存在那里。其表面已经锈迹斑斑,石棺为中心的30公里以内,还是隔离区。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则更触目惊心:在受到影响最大的一些国家,事故发生时还是青少年的5000多人现在已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参加清理现场行动的工作人员、被撤离疏散者和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以及乌克兰被污染地区的居民当中可能已有9000人死于恶性肿瘤。 现在仍有500万人居住在被核物质污染的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显示出高于一般水平的焦虑和多种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症状。英国有媒体报道称,也许已经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 事故已经过去20多年,而当年的苏联也不复存在。但对事故的起因,依然有着不同的解释:如1986年8月,有报告把事故归咎于管理问题,而发布于1991年的报告,认为事故由于核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引起。 无可否认的是,事故发生后,有3个原因导致了灾难的扩大,这都和苏联政府体制有关。 一是,苏联的官僚体系忽视问题的严重性。爆炸发生后,时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通过瑞典科学家的报告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在事故后48小时,苏联才开始在一些距离核电站很近的村庄进行疏散。 另一个原因更被广为诟病。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通知邻国。整整一周,苏联政府也没和外国政府有效沟通,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使得邻国不能有效评估灾难后果。当外国媒体纷纷报道事故时,苏联官方媒体还宣布“破坏远远没有西方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严重”。 一周后,才由后来担任俄总统的叶利钦发布了消息,“电厂附近的水库受到了污染,电厂周围辐射量仍旧过高,不适于当地居民返回。”同时,官方担心会引起人民恐慌,没有告诉居民全部真相。 还有一个原因是,相对落后的处理手段。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 这场灾难除了涂炭生灵,也有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后来,戈尔巴乔夫也有此感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
1 c! F+ w; ^5 z8 f#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