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 V. z; ^$ [& e; s% Z
原题:红军时期红星奖章被传能当免死牌 共颁过一百六十多枚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早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发的红星奖章,是授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有功人员的一种荣誉证章。
8 y3 s+ X4 s/ c* `
& ?5 j, ?$ y1 E& _4 q2 O4 E
这些年,有不少民间传说盛传,说红军时期的红星奖章可免死一次,相当于“免死金牌”,其实这传说毫无根据,只能算是坊间笑谈。
史料记载: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将于当年“八·一”建军节时颁发红星奖章,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同时命令要求各方面军、各军区,要根据考察情况上报受奖人的事迹,由军委评审后,按其等次发给红星奖章。
两天后的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作出决议:对于“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授予红星奖章。
现有史料记载证实,这种红星奖章只在1933年和1934年“八·一”建军节和1935年7月颁发过。
红星奖章分为1、2、3三个等级,奖章材质按照等级分别为金质、银质、铜质三种。
其中,一、二等奖章为十角星图案造型,三等奖章为钝角五角星形状。奖章表带基本为细小铁管和铁环相系。
各级“红星奖章”中间钱币形圆圈中心都有一小红星,红星左右两侧由禾穗环抱,红星上部有“红星”二字,从右向左布列,下部有“章”字。一、二等章为隶带篆体,三等章为隶体。
"红星奖章”的背面铸有三行长方体凸字,上行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个字,下行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十个字,最下标有为阿拉伯字“1933. 8.1”。
按照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苏区政府规定,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某一战役当中曾经转移战局而获得伟大胜利的人员;三等红星奖章授予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的人员。
史料介绍,1933年8月1日,为纪念红军建军6周年,中华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发红星奖章。当时获得一等红星奖章的只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三人。到了1935年7月,又补授了两枚。这年7月18日,军委决定成立前敌总指挥部,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并为徐向前、陈昌浩二人颁发了一等红星奖章。
: i9 Q0 H% u6 A+ ^3 l* i9 H$ x) z! ]0 D) a1 G2 X
; Y2 p8 k" y! U) u
(一等红星奖章)
可见,曾获得一等红星奖章的,都是方面军级别及以上的领导和指挥员。除了这五位,还有谁获得过呢?似乎1930年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后任红1军团军团长的林彪获得过。
有一则老同志回忆的历史故事可以从侧面予以佐证:
说是在1942年9月,林彪奉毛主席之命,去重庆和蒋介石就军事问题谈判。当时每个人活动都是有纪律的,但林彪有一次没打招呼,自己溜达出去上街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林彪嫌闷,手头又没带钱,竟卖了一枚红军时期的金质奖章,用卖得的钱去街头买书看了。由此判断,林彪卖掉的金质奖章,应该是一等红星奖章。
还有哪些当时的红军高级将领获得过一等红星奖章,目前没有找到有所记载的史料。
按理,毛泽东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又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主席,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这些功勋和条件完全具备获授一等红星奖章的资格。
据史实,因为当时毛主席受到王明那伙人的打击排挤被边缘化,很多重要会议都不让他参加。按毛主席自己后来回忆所说,“他们把我当成木头菩萨一样扔到一边,弄得我臭的很,不要说有人上门了,就是个鬼,也不来找我···。”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就难以与一等红星奖章结缘了。
, f( G J. w# T0 h
R. I2 ~$ L4 a (中华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3年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有陈毅、张云逸、罗瑞卿、萧克、何长工、罗炳辉、陈伯钧、李达、李聚奎、毕占云、滕代远、彭绍辉、王诤、李赐凡、曾希圣、彭雪枫、符竹庭、陈光、吴高群、王耀南等34人。
1934年“八·一”建军节时,又颁发过一次红星奖章。这次荣获二等红星奖章的有红7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军团政委乐少华、红三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等7人。
1933年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有程子华、王震、李天佑、杨得志、杨勇、苏振华等53人。
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的有白志文、王松青、黄珍、龙德生、许洪飞、李祉清、李宝生、李雄辉、吴占昌、吴德胜、张寿春、张德见、莫坤、唐秋光、彭明生、谢发生、谢朝章、黄永胜、陈正湘、萧锋、熊尚林等67人。
上面的名单里,许多名字都能在在1955年新中国开国授衔的将帅中找到。如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徐向前、陈毅和罗荣桓。十大将中的张云逸、罗瑞卿。
开国上将中的萧克、王震、李达、陈伯钧、李聚奎、彭绍辉、杨得志、杨勇、李天佑、苏振华、黄永胜。开国中将、少将中的陈正湘、王诤、毕占云、王耀南、白志文等。
这里面除了周总理和知名将帅,还有许多名字因年代久远,人们都比较生疏,但当年他们的确都有不寻常的历史。不妨挑选几个用几句话介绍一下:
罗炳辉 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新四军2师师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46年6月在山东临沂病逝。他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主人公罗霄的原型。
$ u9 I6 g& \: ^8 d ?9 K) i
5 [: S3 A. q" ]+ g; F! x
+ u' L T! c/ u4 v" Z 李赐凡 在红军中以勇敢善战著称。1930年任红四军十师政委,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岗战斗中,指挥所部活捉敌师长张辉瓒。红军长征后,留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月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吴高群 1927年参加北伐军,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从红军班长逐级当到团长,后任红五军团少共国际师师长。1933年12月在江西黎川团村战斗中负重伤牺牲,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曾希圣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曾任中共长江局军委秘书长。1932年参与创建中央军委二局(情报局),任局长。1933年8月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周恩来称他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抗战时期任新四军7师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兼豫西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皖北军区司令员、政委等职。建国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共西南局书记处书记。1968年在北京逝世。
熊尚林 江西高安人。任红军连长时,是长征途中著名的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抗战爆发后,参加首战平型关,后投身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及平西敌后斗争,任平北军分区第40团营长。1942年春,熊尚林调到龙崇联合县大队任中队长,负责开辟新的根据地。他带领同志英勇战斗,终于在长城附近打开了局面,队伍由几十人发展为一个独立团。后对上极的工作分配有意见,他擅自带着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离开队伍,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
由于脱离组织,局面无法打开,走投无路,与参谋长发生激烈争执,在崇礼县西沟被其所带参谋长枪杀。20世纪60年代初,熊尚林的遗骸被迁葬在崇礼县革命烈士陵园。
9 B$ _1 X" z8 q7 }* |* G* w D
1 P8 v- w- f, U+ Z g% l( v" X
上世纪的1958、1959年间,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彭绍辉、杨得志等将军,主动将他们保存多年的红星奖章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红星奖章是前辈英雄、先烈们南征北战、为创建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证明,它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永远闪烁光辉。
. r* A& M P) Z6 M" A,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