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回复: 1

柯文哲和郭台铭为何令国民党压力山大?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8993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23-4-2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Y8 @9 q/ Y( k' P- p  l5 C& j" E
+ h6 E; \) x5 r" T
& A0 v8 E8 t6 O$ \/ `! d+ _

6 v" t  O* m4 e0 \) R% _

直新闻:柯文哲昨天(28日)宣布,将正式领表登记,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您认为,在柯文哲正式宣布参选之后,当前蓝白绿三大势力的选情如何?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们先来看绿营的民进党与赖清德。毫无疑问,当前他们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一是赖清德的民调支持率一直稳定领先,二是民进党还具备了执政优势与美国加持的优势,三是泛绿内部不仅非常团结,而且在早早定下赖清德之后,还可以以逸待劳,静观蓝营的内斗与蓝营的相争。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自认为稳操胜券的民进党与赖清德,是不屑于跟其它力量和政党来整合的,也是不会有因为强行整合而引发的权力分赃不均问题的。

直新闻:当前国民党面临的选战情势又是什么样的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虽然国民党征召侯友宜已经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但是他们的选情却并不乐观。这不仅仅是因为侯友宜的民调落后于赖清德,更为关键性的是,当前国民党与侯友宜既面临着整合所带来的机遇,也面临着分裂所带来的危机。因为假如郭台铭出走,那带走的蓝营的选票,柯文哲的独自参选,分走的也是浅蓝的选票。郭柯的问题,本质上都是蓝营内部的分裂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要想赢得选举,唯一的出路就是整合。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既整合了郭台铭,防止了蓝营的分裂,也整合了白色力量,那赢得2024的希望就会大增。次理想的情况,就是至少整合郭台铭与柯文哲当中的一个,那国民党还勉强可以一战。最差的情况就是不仅一个都整合不成,而且逼得郭台铭与柯文哲联手了,那国民党就麻烦大了。

直新闻:柯文哲的宣布参选,是不是意味着蓝白合破局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得出这一结论为时尚早。

在我看来,无论蓝绿的竞争态势如何,也无论能否赢得2024,柯文哲都一定会参选。因为他要通过参选,不仅显示白色力量的存在,壮大白色力量的生存空间,而且更为关键性的是,柯文哲要通过“母鸡带小鸡”的方式,为民众党赢得更多的政党票,从而在台立法机构内占据一定的席位。

因此柯文哲剩下的问题,无非是独自参选还是跟蓝营合作参选的问题。假如独自参选,以柯文哲与民众党只有两成左右的支持率,虽然没法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但至少可以在台立法机构内斩获几席。假如跟蓝营合作参选,则不仅可以占国民党的便宜,从国民党身上多“敲诈”几席不分区民代席位,而且柯文哲还有可能得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副职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柯文哲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跟蓝营合作,仍然是他更为理想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柯文哲抢先高调宣布参选,既是为了向国民党叫价,也是为了跟郭台铭“争风吃醋”,防止国民党最终找郭台铭来跟侯友宜搭配。

直新闻:您认为,国民党最终是会选择跟郭台铭还是柯文哲合作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国民党要想同时整合郭台铭与柯文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必须要在郭柯中间选择一个。

选择郭台铭,有利的一面是,郭不仅有钱,而且是一个光杆司令,背后没有政治势力做支撑,不会分走国民党的不分区民意代表票,整合起来相对容易。弊的一面是,郭台铭个性太强,不想屈居于人下,不愿意给侯友宜当副手。

选择柯文哲,有利的一面是,跟整合郭台铭只会确保蓝营的选票不会流失不同,柯文哲可以为国民党带来中间选民的增量选票,让国民党的赢面更大。弊的一面是,柯文哲与民众党会分走国民党的权力蛋糕,尤其是会拿走相当一部分不分区民代席次。

所以两相权衡,蓝白合虽然对选情更好,但是整合郭台铭会更容易一些。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 W/ L) E" C7 Q' b8 c; g" p1 ^

" |, m) z2 h( ~2 G, s
4 r- K$ {+ ?- P& H9 Y8 j#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5-31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